- 重估線下價值(《商界》2016年第5期)
- 《商界》雜志社
- 1186字
- 2021-05-28 11:14:23
海淘新稅為何沒解決本質問題
文/任曉煜,豐趣海淘CEO
這幾天被“跨境電商”話題刷屏了。稅改、正面清單、機場旅檢升級、新政首日熔斷……被炒得沸沸揚揚。要說透這個話題,首先要回答跨境電商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么。
跨境電商的意義,利民生是毫無疑問的,誰都想買到價廉物美的好東西,利國到底有什么?
跨境電商是互聯網帶來的全球化的必然產物。而不論跨境出口還是跨境進口,中國的體量都是世界最大的。這意味著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完全有機會在跨境貿易體系上建立一套中國為主的交易體系。
既然利國利民,跨境電商為什么政策搖擺?
其深層的原因是,總是在跨境交易的商品,應該按貨物對待還是包裹對待。一個詞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海關、國檢、國稅的配套監管機制的整體改變。貨物是貿易范疇的概念,包裹是傳統個人自用物品入境的概念范疇。現在的跨境電商,事實上,同時具有兩者的特征。
這次的稅改,我個人堅信這是一個重大的改革。因為這從立法層面,解決了跨境電商的地位。也就意味著沿著這個思路,針對跨境電商獨有的稅號,獨有的商檢體系成為可能,這是歷史性的進步。
在跨境綜合稅的概念下,不斷的優化能促進跨境電商行業繼續高速、有序發展,把國家頂層設計意志逐漸演變為影響和決定全球跨境電商體系的主要力量。稅改后,一般貿易、跨境貿易、個人自用進口,三條主線上各自有配套政策,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跨境電商稅改第一天開始,出現了混亂,這是毋庸諱言的。但在歷史性的進步前,陣痛是肯定會有的。用我的親身經歷來看跨境電商的變遷歷史,我一直覺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跨境電商的嘗試是在2009年。阿里集團和軟銀集團做了個雙向的跨境業務,涉及的SKU達到了2 000萬級別。
可惜,那時的中日政府對跨境電商還沒有想明白,雙方政策很快出現搖擺,一年后此項目黯然收場,一大批公司離開了跨境電商舞臺。而之后,跨境電商在新的制度下修正自身的軌道,越來越壯大,甚至中國政府主動出臺了各種促進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
作為經歷過那次大變革的人,對這次的稅改,我內心真的非常的淡定。知史可明智,我們應該學會怎么正確歸納歷史,正確看待政策的走勢和趨勢,幫助政府一起搭建助力跨境電商發展的環境。這對國、民、企三方尤為重要。
最后說說我的個人建議。保稅備貨,既然貿易屬性確實強烈,那就可以用類似平行進口的監管體系,不要又回到被品牌,被渠道層層約束的一般貿易的路上。大幅簡化入保稅區的手續和門檻,發揮出電商應有的縮短流通環節,對市場需求高效反應的價值,改變現行政策事實上造成跨境電商搶一般貿易的份額,同時增量太少的現狀,培養其作為一般貿易的有效補充力量。
對于海外集貨直郵,偏包裹的屬性強,那就優化系統能力,提高清關效能和對灰關的打擊,避免不公平性。跨境電商企業運營效率提升,成本結構優化后,稅改帶來的稅收成本上升相信是完全可以被吸收的。
編?輯:唐?婷?romarin94@163.com
- 新生市場謎題(《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6期/全12期)
- 逆市加倉(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17期)
- 跟著大佬學管理(《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破解協同困局(《哈佛商業評論》2019年第12期)(哈佛商業評論)
- 企業非正常死亡實錄(《商界》2021年第8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1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02期)
- 案例:校園P2P,看上去很美?(第33輯)
- 經濟學課件XV:軟預算約束
- 中國最孤獨的億萬富翁
- 如何做一個聰明人(《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雪球專刊274期:基金投顧指南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22期)
- 面向未來的員工(《哈佛商業評論》2016年第10期)
- “7步”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