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流行時期的心理狀況
- 胡安·莫伊塞斯·德拉·塞納
- 1749字
- 2021-05-27 15:46:42
COVID-19的名稱
社會心理學家面臨的問題之一是如何實現顧客的品牌忠誠,品牌用于識別某個人、產品或公司。通常提到可口可樂、麥當勞或宜家這樣的公司,就容易想到他們銷售的產品。而提及UPS,伊比利亞或微軟等其他品牌,人們聯想到的是他們提供的服務。這就是人們是否購買某種產品或服務的決定性因素,消費不再僅僅基于自己的判斷,他人的意見和媒體廣告也會產生影響。
如果用同樣的方式來看待霍金、奧巴馬或拉斐爾·納達爾,那就不再是從產品或服務的角度,而是針對他們在科學、政治和體育生涯中形成的個人品牌或品牌。換句話說,情感因素與個人、公司、地方品牌息息相關。
災害的命名也一樣,比如每年影響加勒比海和北美洲大部分地區的熱帶氣旋。世界氣象組織(WMO, 2020)規定要遵循事先確定的名單按順序命名,許多人依然記得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或2008年艾克颶風的影響。
原則上,這些名字與事件發生的日期、破壞性事件本身或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沒有關系。其中有英文名和西班牙名,如Barry、Gonzalo,有的既可以作男性名也可以作女性名,如Lorenzo、Laura。但熱帶氣旋的名字對人會產生影響嗎?
行政和商業系與心理學系、通信研究所、伊利諾伊大學婦女和性別調查研究實驗室,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統計系一起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Jung、Shavitt、Viswanathan & Hilbe,2014年)。
該研究分析了過去60年美國分別以男性和女性名字命名的颶風所產生的氣候影響。首先發現那些帶有女性名字的颶風破壞力最強,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
名字的清單是預先擬定的,按順序分配給隨后發生的颶風,所以不同性別的名字和颶風的強度之間沒有關系。346名參與者收到了一份颶風名稱清單,其中包括5名男性和5名女性的名字,他們需要按1-7的等級評定每個颶風的強度。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參與者都認為男性名字命名的颶風往往比以女性名字命名的颶風更具破壞性。
人們通過這項研究可能會理解,為什么面對政府的預警,人們有時預防措施增多而有時預防措施減少。其實,這只是由于颶風男性化或女性化的名稱而已。
而在衛生領域內,通常根據它的位置、癥狀或后果,用一個縮寫來表示疾病的指定名稱。
此前,冠狀病毒株曾多次爆發,如2002年在中國出現的SARS-CoV,其縮寫對應的是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指的是其癥狀。MERS-CoV病毒2012年出現在沙特,縮寫對應的是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描述的是其位置和癥狀。2019年在中國出現的COVID-19的縮寫是指2019年的冠狀病毒病,沒有說明其癥狀和來源。
需要指出的是,COVID-19并不是該病的第一個名稱,而是在第一例病例報告送達世界衛生組織后兩個月才推出的一個名詞。一些人懷疑改變其名稱并賦予它一個“官方”名稱是為了避免因將一種疾病與一個地區或一類人群聯系起來而產生的負面結果(@radioskyl,2020)(見圖8)。
上一節也提出盡管已經有了COVID-19的官方名稱,但民眾仍在繼續搜索“病毒”,主要是“冠狀病毒”來了解這種疾病的癥狀、預防措施和病情進展。盡管現在了解官方名稱為何 “失敗”還為時過早,但正如馬來西亞泰勒大學的分析,必須認識到創建一個能夠為大眾所認可的新品牌時需要考慮到一些變量(Pool,2016)。
[世衛組織總干事特德羅斯·阿丹諾姆·格布雷耶蘇斯宣布,冠狀病毒的名稱已改為COVID-19。這是已造成1 000多人死亡的疾病的縮寫。第一支疫苗“可能在18個月內問世”。]
這項研究旨在揭示某些品牌相比于其他品牌成功的原因。為此,我選擇了兩大營銷公司的五十種暢銷日用品,以驗證品牌的有效性。在分析了這兩個品牌在報刊和媒體網絡上流傳的信息、小冊子和宣傳后,通過分析文本和應用研究解釋法,我發現這些品牌通過兩個原則保持顧客的忠誠度:第一個原則是能夠激發積極的情感,第二個原則是美學誠實,即產品在保持宣傳的質量標準的前提下,與包裝設計相配。
此時應該提到的是,根據WIN/Gallup國際調查(世衛組織,2014年),世衛組織與兒童基金會是全球評價最高的國際機構。該調查顯示,72%的受訪者對這些機構持積極評價。因此, “COVID-19”這個搜索詞推出后應該會被廣泛采納。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可能是因為新名稱在2月11日公布(見圖8),而全世界在大約一個月前也就是1月20日之前就開始關注病毒了。

[新的冠狀病毒叫SARS-CoV-2,它引起的疾病是COVID-19(冠狀病毒2019)
因此,仍存在繼續使用“病毒”或“冠狀病毒”等術語的趨勢(CSIC,2020年)(見圖9)。
照片是新冠狀病毒所屬冠狀病毒科的病毒。照片由病毒學家路易斯·恩加訥斯(Luis Enjanes)(@CNB_CSIC)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