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田瑣記
- (清)梁章鉅輯撰 陽羨生校點
- 495字
- 2021-11-19 10:24:24
禫服
在揚州日,有廣西舊屬某州判來謁,自言丁本生父憂,服甫闋,將仍還廣西。余順口問曰:“禫服亦已滿乎?”某茫然不知所應,蓋實不知期服之亦有禫也。余曰:“君殆只知三年之喪有禫,而不知期之喪,古亦有禫;只知二十五月之喪為三年,而不知十五月之喪,古亦為三年也。”時客中無書,只手錄有孔巽軒先生《禮說》一條,遂檢示之。孔云:“《喪服小記》稱為父母、妻、長子禫,據禮妻為夫、臣為君亦禫。《記》無文者,三年之喪必有禫,自不待言。”此以父母、長子與妻并舉,則通謂期有禫者也。為父母禫,蓋為人后者,為其父母亦然;為長子禫,蓋庶子為其長子亦然。凡父母、妻、長子并有三年之義,雖持重于大宗者不貳斬,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猶當有禫;或疑不杖期并無禫,非也。《雜記》曰:“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有練、有祥、有禫,故亦通稱三年。假令遭喪于甲年之末,除禫于丙年,前后已涉三年也。《春秋左傳》“王一歲而有三年之喪二焉”。謂后與太子。《墨子》曰:“君與父母、妻、后子死,三年喪服。”后子者,為父后之子,即長子也 。是妻喪禫期兼得三年之稱也。蓋有二十五月之三年,有十五月之三年,亦猶大功有七月、九月之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