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化戰略:數字時代企業如何做好公關與內容營銷
- 靠譜的阿星(李星)
- 1198字
- 2021-05-19 18:11:16
1.5 媒體自媒體化:傳統媒體轉型做自媒體和融媒體
在互聯網出現之后,傳統媒體在流量[13]上開始“式微”,當人們很少看電視、報紙或雜志的時候,就會導致這些傳統媒體機構的經營出現困難,甚至一些老字號媒體倒閉。要改變這種局面,就需要轉型成為MCN。具體而言,傳統媒體MCN化主要有以下三點改進舉措:
●分小組、分行業進行垂直報道,每個小組有完整的班底建制,不同的賬戶之間既有考核上的競爭,也有流量上的合作,團隊人員可輪崗學習,也可以多創造一些晉升空間。不同的媒體賬戶有的主打消息傳播,有的主打評論人風格,有的主打短視頻等,具體風格由小組決定,集團提供素材和采訪資質,發放工資,并對MCN各小組成員按照流量高低予以獎勵。
●大膽啟用“95后”“00后”年輕人,并給予他們獨立運營的空間,先扎根于某一個互聯網平臺,以年輕人喜歡的內容風格重新包裝和輸出內容,尤其是傳統媒體拍攝的專題視頻或者采訪資料可以轉為短視頻內容,作為新人練手和入駐互聯網平臺運營的啟動內容。
●傳統媒體可嘗試與市面上的自媒體運營團隊進行“代運營”合作,共同設置好流量提成比例。
這些是傳統媒體轉型“融媒體”的常規操作,讓傳統媒體的所有工作流程(包括選題策劃、采訪、編輯、審核、發行等)均按照互聯網的執行流程進行變革。事實證明,傳統媒體按項目組分別孵化自媒體矩陣,能夠激發組織內部的活力和創造性,與國內一些大集團公司推行的“阿米巴模式”或者“海星模式”內部創業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成功案例已經出現了一些。
比如,國內傳統輿論陣地中各地的共青團入駐新媒體平臺,軍事頻道欄目逐漸適應短視頻平臺傳播,其制作內容很受年輕網友的青睞。再如,國內在融媒體領域轉型較為成功的有《人民日報》和《新京報》。《人民日報》除了傳統的發行渠道,在網絡上還有《人民網》網站,《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自媒體賬戶“俠客島”“學習小組”的影響力較大,觀點鮮明,文筆犀利。另外,《人民日報》還與百家號合作,從百家號中篩選一批優質賬戶的內容發表在“人民號”上。可以說,《人民日報》已逐漸成為相對開放的平臺型資訊端。《新京報》旗下的新媒體矩陣包括新京報網、千龍網、新京報App、千龍發行App、微信矩陣、微博矩陣、抖音號、快手號等,其微信號自媒體矩陣包括重案組37號、新京報評論、新京智庫等。
一般由傳統媒體轉型的融媒體與新媒體公司的區別還是較大的,比如,前者對信源要求較為嚴格,稿件要經過嚴格審校,刊登速度較慢,采納后會支付稿費,而新媒體公司的網站或者互聯網內容平臺吸收網上的投稿后通常不會支付稿酬,這使得互聯網平臺上的內容創作者經常遭遇變現難的問題。在這種生存壓力下,會導致互聯網媒體或內容創作者的盈利模式與傳統媒體及融媒體有較大的差異,一般自媒體盈利模式為IP影響力之下的公關軟文變現、吸引平臺流量補貼或成為平臺廣告投放的流量主、用戶打賞、社群運營變現等多種新興模式。關于企業在線上的商業模式,本書第3章會詳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