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之王:超級品牌管理日志
- 彭雅青
- 1346字
- 2021-05-19 17:41:55
3月10日 戰略兵法之定位:小小電梯口,崛起千億市值大傳媒
定位就是確定產品及品牌在潛在顧客心智中的位置。
? 品牌案例
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2002年初的一天,上海太平洋百貨電梯口處,一群人在百無聊賴地等電梯。其中一個小伙子突發奇想:我為什么不在這兒安個顯示屏,利用這“無聊時光”給大家播放廣告呢?
這個小伙子,叫江南春;他安的顯示屏,成就了后來市值過千億元的“中國傳媒第一股”、中國樓宇電梯廣告的開創者——分眾傳媒。
故事背后的方法論,其實并非“突發奇想”那么簡單。2018年,江南春在《搶占心智》一書中披露,分眾傳媒的誕生及崛起,均是利用定位理論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規劃的結果。
? 品牌分析
定位理論系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Al Ries)與杰克·特勞特(Jack Trout)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被譽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
定位理論認為,定位離不開產品,但產品本身并不是定位的對象,潛在顧客的心智才是。
例如,質量和功能一模一樣的產品,因為貼上不同的品牌標簽,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就完全不同。這個“心智印象”,才是定位之“目標”。
也就是說,定位就是確定產品及品牌在潛在顧客心智中的位置。
其核心是基于“以用戶的心智為中心”而不再是“以產品為中心”來構建產品及品牌。在產品過剩及信息泛濫時代,它因直奔品牌本質的智慧而受到追捧。
具體該如何構建定位戰略呢?
1. 尋找差異
定位理論認為,品牌走進用戶心智的最好辦法,就是與用戶現有認知形成差異——找到你與現有強勢品牌的差異點,發掘用戶心智的空白點。
如何尋找差異?一是聚焦,集中力量聚焦自己的核心優勢;二是對立,找到強勢品牌的戰略性弱點;三是分化,在細分領域開辟一個新特性或新品類。
江南春坦言,他正是順著這樣的思路,找到了“電梯故事”。
當時流行的是大眾傳媒,那我就分眾;當時追求的是內容為王,那我就以渠道為王——霸占一個特殊時空,讓廣告在這里成為內容;當時,媒體巨無霸是央視,而央視的黃金段是晚上,那我就爭取白天時段;央視主要針對的是家庭,那我就去爭取家庭以外的寫字樓市場……
2. 占據特性
定位理論認為,定位就是一場爭奪用戶心智的戰爭。找到差異點之后,品牌急需在有效的時間窗口內,通過公關、廣告和渠道的“有效連接”和“飽和攻擊”,在用戶心智中占據一個位置,形成競爭壁壘。
沃爾沃的“安全”,海飛絲的“去屑”,王老吉的“防上火”,百事可樂的“年輕”,佳潔士的“防蛀”……就是特性。
電梯是城市化的基礎設施之一,它代表著四個詞:主流人群、必經、高頻和低干擾。于是,分眾傳媒定位為“引爆主流、投分眾”。“主流”特性,使得5400多個品牌用戶選擇了分眾傳媒。
3. 占領品類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無人不曉,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卻鮮有人知。盡管二者相隔僅200多米。
定位理論認為,心智對“第一”有著極端的偏愛。成為消費者心智中的“第一”,成為品類代名詞是定位戰略的最大追求。
占據特性可贏得一席之地,占領品類才能稱霸江湖。
分眾傳媒崛起后,基于同樣模式的聚眾傳媒緊跟著崛起,雙方價格戰打得你死我活。后分眾傳媒迅速啟動在美上市,提前贏得資金完成了對聚眾傳媒的并購。
當時聚眾傳媒開價很高,江南春咬咬牙——還是認了!后來他發現,這是最成功的一次并購。分眾傳媒,也由此稱霸電梯廣告,2018年市值曾達到1800億元。
? 品牌感悟
同質化時代,更需要差異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