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之王:超級品牌管理日志
- 彭雅青
- 1111字
- 2021-05-19 17:41:51
1月22日 品牌信任警鐘:別了,那些偽裝的“洋馬甲”
品牌立信,不再迷信“信任狀”,而要構建“價值錨”。
? 品牌案例
“實際上,這么多年來,我們發現加上‘法國’兩字不僅沒能令銷量增加,反而制造了很多麻煩。”2010年,網友爆出號稱“法國彩妝品牌”的卡姿蘭其實是國產貨,卡姿蘭創始人唐錫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發出以上感慨,并公開表示:“我們馬上就把‘法國’二字去掉,不要了。”
去掉了“法國”字眼的卡姿蘭,果然更加熠熠生輝。《2018Q2天貓熱銷品牌排行榜》數據顯示,在頗受關注的唇膏/口紅品類中,卡姿蘭超越眾多國際品牌,位列大眾彩妝銷量榜第一。
? 品牌分析
諾貝爾瓷磚誕生于杭州,跟諾貝爾沒有關系;喬丹運動鞋跟“飛人”喬丹也沒有關系;美國加州牛肉面大王創始人是個美籍華人;法國合生元、美國施恩奶粉都是廣州企業……
曾幾何時,國產品牌披“洋馬甲”的現象,屢見不鮮。
站在品牌管理的角度,這叫建立“信任狀”。
“信任狀”是品牌讓消費者產生信任的一種“投名狀”。在傳統工業時代,信息傳播渠道有限,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并不對稱。為贏得信任,讓自己與可信任的權威關聯方聯系起來,是營造“信任狀”的最基本套路。
披“洋馬甲”、上權威媒體、找明星代言、請專家推薦、掛各種榮譽頭銜……都曾是功效強勁的“信任狀”。
但在互聯網時代,信息高度透明,消費關系重構,傳統的“信任狀”開始失靈。
首先,消費者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溯源品牌的前世今生。一旦被爆出品牌是“偽裝”的,即便其本身表現良好,“欺騙”也將成為其難以擺脫的“污點”。
其次,消費者經過市場“教育”,已不再迷信“信任狀”,也不再執著于“洋”還是“土”,而是追求所見即所得——我喜歡的、我有體驗感的、對我最有價值的,就是最好的品牌。
于是,“價值錨”理念開始興起。
《爆品戰略》一書指出,“價值錨”就是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從用戶痛點、產品尖叫、爆點營銷等維度尋找他們對一款產品做出判斷的價值錨點。
通俗地說,打動用戶的關鍵,已不再是信任背書,而是找到能直擊用戶內心的“價值錨”。
卡姿蘭的經歷,正是從“信任狀”崇拜到“價值錨”思維的轉換。告別“洋馬甲”,聚焦用戶價值,卡姿蘭不但沒有失去用戶,反而超過了許多國際品牌。
“做出年輕人足夠喜歡的產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年輕人自然就會喜歡中國品牌。”唐錫隆感言。
不僅卡姿蘭,小米的爆品理念、滴滴出行的補貼思維、微信的紅包服務……均是“價值錨”思維的典范。互聯網公司的名字一度被人們笑稱為“動物世界”,也是基于這一理念——只為用價值讓用戶“走心”,而非靠“背書”令用戶信任。
其實,洋品牌也好,本土品牌也罷,關鍵看你是不是有價值的品牌!
? 品牌感悟
中國企業的下一個機會:成為價值型企業。
——陳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