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公元1593年)2月25日,在朝鮮咸鏡道境內的安邊加藤清正在聽了馮仲纓說的話后當即把自己穿在身上的團花戰袍脫下來,給馮仲纓披上,并且還要與他歃血為盟,同時表示第二天就會率領軍隊往南撤退。
后來加藤清正說到做到,第二天,也就是2月26日他便率領軍隊往南撤退,2月29日,在萬歷朝鮮戰爭中跑路最遠的日軍第二軍團終于往南撤退到了王京,從此朝鮮半島北部全部光復。另外,馮仲纓在與加藤清正談判時說的:“我朝的援軍已經渡過鴨綠江,準備與東征提督李如松將軍南北夾擊你的第二軍團。”其實他騙了加藤清正,因為在4月2日到3日間,副總兵劉綎才率領5000多名四川兵渡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境內。
劉綎(公元1558~1619年),字省吾,江西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人,明朝末期著名的抗倭將領,父親劉顯也是著名的抗倭將領,曾擔任過廣東總兵、狼山總兵等官職。萬歷初年,劉綎跟隨父親劉顯率軍討伐四川的九絲蠻。劉綎第一個登上城樓,抓獲蠻人首領阿大。后來因為立有軍功,升任為云南以東守備,接著又改任南京小教場坐營。萬歷21年(公元1583年),劉綎因為率軍征討緬甸王南達勃因(莽應里)而成名,并與鄧子龍大敗于緬軍于姚關以南,還招撫了孟養、木邦、孟密、隴川各土司,后來劉綎因為平定云南之亂有功被升任為副總兵,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公元1593年)4月2日到3日間,劉綎率領5000名四川兵渡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境內抗擊倭寇。劉顯使用的鑌鐵刀重達120多斤,馬上輪轉如飛,人稱“劉大刀”,并且后世還稱劉顯為“晚明第一猛將”。
此時明朝聯軍的糧食補給已經逐漸恢復起來,劉綎率領5000多名四川兵進入朝鮮境內,并加入到明朝東征大軍的隊伍中。
3月間,小西行長再次派人去和明軍私下接觸、談判,3月15日,宋應昌派沈惟敬前往王京和小西行長等人展開談判。就在明朝與日本展開談判的同時,許多日軍部隊都陸陸續續地返回到了日本的名護屋城(今日本九州島佐賀縣唐津市境內,是萬歷朝鮮戰爭期間日本侵略朝鮮的重要基地),7月間,福建巡撫許孚遠派來的史世用等間諜人員也來到了名護屋城。
許孚遠(公元1535~1604年),字孟中,號敬庵,浙江德清縣烏牛山麓(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境內)人,明朝著名文學家、學者。年輕時許孚遠曾拜明朝著名思想家唐樞為師,后來許孚遠在嘉靖41年(公元1562年)間,擔任南京工部主事,隆慶初年,擔任廣東僉事,萬歷20年(公元1592年)12月間,擔任福建巡撫。明朝末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劉宗周曾拜許孚遠為師。
萬歷20年(公元1592年)12月間,李如松、宋應昌等人率領4.5萬人的東征大軍渡過鴨綠江后進入朝鮮境內前夕,許孚遠開始擔任福建巡撫之后,兵部尚書石星派了兩名錦衣衛名色指揮使沈秉懿和史世用來到福建見許孚遠,聲稱要取道福建,前往日本打探敵情,并由許孚遠全權負責這項行動,原來明朝朝廷在派兵進入朝鮮境內之前已經意識到對日本這個敵人的了解很少,于是決定派遣幾名間諜潛入到日本偵察豐臣秀吉、日軍等方面的情報。
錦衣衛是明朝時期的軍政收集情報的機構,也是明朝歷史上最神秘的官方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設立的“拱衛司”,后來改為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15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下旨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設錦衣衛。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它的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和巡查緝捕、刑獄等事宜”,從事偵察、逮捕和審問等活動,并且要參與收集軍事情報、策反敵方將領等特務工作,同時他們要穿飛魚服和佩戴繡春刀,其機構的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身邊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且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在內,并且要進行不公開的審訊。有明一代,錦衣衛就一直存在,一直延續到公元1661年南明永歷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與掌衛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難被殺,才可以說是正式地結束了長達290年的歷史。
許孚遠覺得沈秉懿年紀有點大了,并且看上去比較狡猾,所以許孚遠認為沈秉懿不是很可靠,就讓沈秉懿回去向石星報告,沒有用他,但是對于史世用,許孚遠則十分看重,他認為史世用身材魁梧,又有才能,于是決定派史世用到日本去偵察、獲取情報,接下來他就開始著手訓練史世用等人。
萬歷21年(公元1593年)6月間,訓練完成后許孚遠讓史世用等人打扮成海商,跟著一名叫許豫的海商(實際上也是許孚遠派出的間諜人員,后來許豫還成為了一名明朝軍官)從福建泉州府的同安縣出發,乘船渡海前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