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公元1593年)2月12日,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領3萬名主力日軍去進攻王京附近的幸州城,駐守在幸州城的朝鮮全羅道觀察使兼巡察使權栗率領部下2300多人和當地百姓一起在一天之內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這時,駐守在開城的李如松得知這條消息之后他命令查大受率領數百名明軍在晚上趁3萬名主力日軍正在進攻幸州城的有利時機,前往日軍把守的龍山倉,把它燒毀。查大受率領數百名明軍到達龍山倉旁邊的小山頭后,接著他們往龍山倉內發射了大量的神火飛鴉,然后查大受成功地率領明軍燒毀了日軍的許多糧食,最后他們安全地返回了開城的明軍大營,同時權栗他們也成功打退了3萬名日軍的最后一次進攻,并取得了幸州大捷,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在這場戰爭中權栗率領的朝鮮軍一共斬首日軍首級110顆,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吉川廣家、前野長康等許多日軍將領都受了傷,但是日軍的實際傷亡可能會更大,并且權栗率領的2300多名朝鮮軍也造成了重大傷亡,最后他們離開幸州,前往坡州把守。后來剩下的日軍回到王京后,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看見附近龍山倉那里燃燒的熊熊大火后,都知道自己已經來不及搶救這大批糧食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大軍的數十萬石糧食全部被大火化為灰燼,同時小西行長、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石田三成等日軍將領也只能選擇率領士兵們往南撤退了,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能夠與明朝聯軍對抗的“本錢”了。
接下來明朝東征大軍面臨的最強大的勁敵不再是駐守在王京的日軍主力,而是在東征大軍側后方的朝鮮咸鏡道(今朝鮮半島東北部)境內加藤清正所率領的日軍第二軍團,另外朝鮮的兩位王子臨海君李珒和順和君李??等人還在他們的手里。如果加藤清正要率領第二軍團去攻占明朝聯軍兵力空虛的平壤話,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
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公元1593年)初春間,擔任東征大軍軍營贊畫的袁黃在軍營大帳里仔細地分析了一下加藤清正是一位外表看起來強大,但是內心是非常軟弱的將領,當初他率領的日軍第二軍團義無反顧地殺到了咸鏡道,但是咸境道是一個極端貧窮、嚴寒的地方,并且他們才在幾個月前勉強地熬過了寒冬,而且現在日軍的所有糧草已經被明軍一把火燒光了,也就是說日軍現在面臨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糧草補給,于是袁黃決定派自己身邊一位名叫馮仲纓的謀士前去和加藤清正談判。
馮仲纓,是萬歷朝鮮戰爭爆發后明朝東征大軍中一位膽識過人的軍官,也是軍營贊畫袁黃身邊一位重要的謀士。
于是袁黃在向經略宋應昌請示后,他立即派馮仲纓帶上10多個人前往咸鏡道境內的安邊(今朝鮮江原道安邊郡)與加藤清正展開談判。2月25日,雙方開始展開談判后,馮仲纓首先狠狠斥責日軍侵略朝鮮是一種不合乎道義的行為,然后他還告訴加藤清正道:“我朝的援軍已經渡過鴨綠江,準備與東征提督李如松將軍南北夾擊你的第二軍團,只要大軍一到,必能掃清爾等。當下大明經略宋應昌、贊畫袁黃不忍對你們大加殺伐,才決定放你們第二軍團一條生路。”
接下來馮仲纓又告訴加藤清正兩條十分重要的消息:
第一條消息是明軍在朝鮮北部的動向:明軍已經從平壤抽調了一部分吳惟忠等人率領的浙兵,又從第二批入朝明軍中分出1萬人,協助朝鮮將領、平安道兵使李鎰防御平安道,李如松也已經率領軍隊返回平壤。
第二條消息是小西行長一直在和大明暗通款曲要求封貢。
加藤清正聽了之后,決定徹底放棄了率領軍隊偷襲平壤的想法,并且他要率領軍隊往南撤退,同時要早日撤退到王京,然后加藤清正當即把自己穿在身上的團花戰袍脫下來,給馮仲纓披上,并且還要與馮仲纓歃血為盟,同時表示第二天就會率領軍隊往南撤退。談判快要結束時,加藤清正還把兩位被俘虜的朝鮮王子叫了出來,跟馮仲纓見了一面,報個平安,以此表示自己的誠意。
后來加藤清正說到做到,第二天,也就是2月26日他便率領軍隊往南撤退,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公元1593年)2月29日,在萬歷朝鮮戰爭中跑路最遠的日軍第二軍團終于往南撤退到了王京,從此朝鮮半島北部全部光復。然后在3月間,小西行長再次派人去和明軍私下接觸、談判。另外,馮仲纓在與加藤清正談判時說的:“我朝的援軍已經渡過鴨綠江,準備與東征提督李如松將軍南北夾擊你的第二軍團。”其實他騙了加藤清正,因為在4月2日到3日間,副總兵劉綎才率領5000多名四川兵渡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