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朝鮮名將權栗率軍取得幸州大捷,查大受率軍成功燒毀日軍的龍山倉
書名: 大明王朝民族英雄傳作者名: 水墨丹青隱士本章字數: 1654字更新時間: 2022-05-25 15:06:49
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1月27日(公元1593年2月27日)下午,楊元率領3000多人終于趕到了碧蹄館,同時他們還帶來了幾門大將軍炮、虎蹲炮,接著他們一起向這些日軍開炮,日軍被炸得人仰馬翻,炸死了數十人,隨后李如松率領大家沖破了日軍的重圍,在沖破日軍重圍的過程中,李如松的家丁、指揮李有升為了保護李如松等人,被日軍一刀砍死于馬下,然后在當天晚上,李如松率領大家安全地退到了朝鮮的坡州境內。
最后在碧蹄館之戰中明軍和100多位朝鮮騎兵一共斬首日軍的首級167顆,同時明軍也陣亡了264人,受傷49人。
碧蹄之戰是明軍第一次援朝戰爭的轉折點,所以這場戰爭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并且碧蹄館之戰在中日朝三國的史料記載中存在著重大的差異,比如在這場戰爭中明軍的傷亡人數有的史料上記載的是傷亡1000人左右,有的史料上記載卻是傷亡2000人左右等,而日軍雖然宣稱在碧蹄館之戰中取得勝利,并且日軍的傷亡人數在有的史料上記載的是1800多人,但是實際上這只是立花宗茂率領的3000名日軍參加碧蹄館之戰后的傷亡情況,也就是說參戰的所有日軍在這場戰爭中的傷亡人數可能會比這兩個數字還要更大,而且這場戰爭后來成為了中外史學家爭議非常多的一場神秘的戰役。
后來李如松率軍撤退到坡州后,他的心情十分悲傷,因為曾經一直跟隨在自己和父親李成梁身邊的家丁、死士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就有一半多,接著李如松又率軍撤退到了開城。
接下來雖然經過朝鮮國王李昖和幾位朝鮮大臣的多次催促,但是李如松決定按兵不動,因為此時經過了此前的平壤大捷等幾場戰爭后,明朝大軍的糧食基本上快要用完了,同時日軍在王京城外附近一個叫龍山的地方儲存了大量糧食,而且那里還有大量日軍士兵在那里把守著,所以李如松想把派軍隊去進攻龍山倉,這樣就解決了明軍糧食近缺的問題,但是如果一旦進攻龍山倉的話,那么駐守在王京的日軍就會趕來救援自己的龍山倉,李如松想到這一點后他就決定按兵不動,并等待時機,同時李如松還派人去觀察去王京和龍山倉日軍的情況。
這邊李如松命令明軍按兵不動,但是另一邊駐守在王京的幾支日軍部隊卻開始蠢蠢欲動了,明朝萬歷21年、朝鮮宣祖26年(公元1593年)2月12日,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石田三成和黑田長政等人率領3萬名主力日軍去進攻王京附近一座叫幸州(今韓國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幸州內洞)的小山城,駐守在那里的是朝鮮名將,時任全羅道觀察使兼巡察使的權栗。
權栗(公元1537~1599年),字彥慎,號晚翠堂,是李氏朝鮮王朝時期的著名將領,他的父親權轍曾擔任過朝鮮王朝時期的領議政,并且權栗也是朝鮮王朝時期著名文臣李恒福的岳父。權栗曾擔任過光州牧使、全羅道觀察使兼巡察使等官職,后來權栗在萬歷朝鮮戰爭中又被任命為朝鮮王朝的都元帥,成為朝鮮全國抗擊日軍侵略的總指揮。
權栗率領部下2300多人和當地百姓一起抗擊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領的3萬名日軍,并且他們還一起用火廂車、火炮、投石車,以及從明朝引進的架火戰車等武器在一天之內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而且幸州的當地婦女們都用長裙托著石塊,并送到城樓上給朝鮮的將士們,后來人們就把這種長裙稱為“幸州裙”。
這時,駐守在開城的李如松得知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領的日軍正在進攻幸州城的消息之后,他覺得等待的時機終于到來了,于是李如松命令副總兵查大受率領數百名明軍在晚上趁3萬名主力日軍正在進攻幸州城的有利時機,前往日軍把守的龍山倉,把它燒毀,并趁機奪取一部分糧食。
日軍在龍山倉里儲存了數十萬石糧食,這些糧食對日軍來說非常珍貴,因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日軍運輸隊穿過朝鮮名將李舜臣的海上封鎖九死一生運過來的,日軍想用這些糧食同明朝聯軍一直周旋到夏秋時節新糧收獲。
查大受率領數百名明軍到達龍山倉旁邊的小山頭后,接著他們往龍山倉內發射了大量的神火飛鴉,霎時間龍山倉內火光沖天,日軍的士兵們趕忙都用裝滿水的木桶撲滅大火,但是已經來不及了,然后查大受率領數百名明軍成功地燒毀了日軍的許多糧食,最后他們安全地返回了開城的明軍大營,至于查大受率軍帶沒帶走一部分糧食就不知道了,同時權栗他們也成功打退了3萬名日軍的最后一次進攻,并取得了著名的“幸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