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名、地名小注
A NOTE ON NAMES AND PLACES

撰寫一本時空范圍如此寬廣的書,在人名、地名的語言上,不可避免要碰到麻煩。不只名稱有所改變,而且這種改變本身除了反映看法、身份的變更,往往還反映掌控權的變動。在世上許多地區,改城名、鎮名、街名,乃至改國名,一直是借以象征舊體制(通常是殖民體制)終結,以及本土文化與認同重獲肯定的方式。我的習慣做法,乃是使用本書讀者群(以西方人和英語族群占絕大多數)所最可能熟悉的名稱,在合適的地方也會采用其他相應的名稱。有時這代表要使用當時對某地有特殊意義的名稱。因此,我使用“君士坦丁堡”,而非“伊斯坦布爾”,以指稱奧斯曼帝國的都城。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占該城之后,西方有很長一段時間仍慣稱該城為君士坦丁堡。我保留這種用法,以表明它作為帝國都城的角色(大不同于現代伊斯坦布爾的角色),以及它作為遭占領而亟待“收復”的基督教城市(在歐洲人眼中)具有的爭議性身份。西方人這觀念直到1923年《洛桑條約》簽訂才消失。

有兩個問題,特別值得一提。首先,用羅馬字母拼寫的伊斯蘭名字向來毫無章法,這可能是無可避免的事。千百年來,歐洲人拼寫伊斯蘭名字沒有固定的規則,因而使同一個伊斯蘭名字出現多種不同的拼法,而其中有些拼法在今人看來甚是怪異。此外,某些拼法反映了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歐亞中部伊斯蘭世界的三大語言)口語表達上的差異,使這問題更為復雜難解。穆罕默德這個最為人熟悉的名字,可能拼寫為Mahomet、Mehmet、Mohamed或Muhammad,費薩爾可能被拼寫為Feisal、Faisal或Faysal。我使用了自認為大家熟悉且便于理解的拼法,而非那些被學界視為“正確”的拼法。

其次,還有伊朗這個問題。1935年之前,伊朗的正式名稱叫“波斯”(Persia),那是當時西方人對這個國家一般的稱呼。但在過去,在該國和該地區之內,叫“伊朗”比叫“波斯”更為普遍。為求行文簡潔,本書所涵蓋的那幾百年間,凡是提及那個地區和那個地區上的民族,我一律以“伊朗”稱之。但切記,波斯語(Persian,又稱法爾西語)曾是強勢語言,波斯文化曾是強勢文化,“波斯人”曾用來指稱某個多民族混居地區中最大的族群。

主站蜘蛛池模板: 綦江县| 驻马店市| 舞钢市| 高邮市| 峡江县| 珲春市| 高邮市| 玉树县| 昆明市| 西充县| 咸丰县| 五大连池市| 上犹县| 静安区| 项城市| 苏尼特左旗| 共和县| 南漳县| 冀州市| 惠来县| 铁岭市| 郴州市| 无极县| 蒙城县| 余庆县| 贵溪市| 临朐县| 清镇市| 龙胜| 扶绥县| 湘西| 克什克腾旗| 临沂市| 韶山市| 阆中市| 县级市| 旺苍县| 米林县| 洛浦县| 曲阳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