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另一種尤賽琴式思考
- 讓工作有成就(影響你一生的成功勵志書)
- 邢春茹 王曉茵編著
- 3504字
- 2021-05-31 09:35:39
理想的管理理念建立在人性的高層與低層需求的理解基礎之上,但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與那些對新管理主張并非一無所知或懷疑的人溝通。如何教導與傳送這種模式的終極目標?其實,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溝通方式。但在溝通之前,你必須先了解他們的價值觀,找出什么是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事。
比方說,對于愛國的美國人而言,這是指發自內心的正常情況下,不是指那些美國革命女兒會(美國——愛國組織,主要目的是保存美國文物、研究美國歷史、傳道美國文化)或美國軍人退伍協會員工,或約翰·布區(指美國極右派的社團,名稱源自于1945年被中國共產黨軍隊擊斃的美國陸軍上尉約翰·布區)之類的人,我們必須將“愛國者”回歸到原始的本意。
新的管理模式是另一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是熱愛國家、熱愛美國的表現,只不過是應用于工業和工作情形中。如果民主政治思想有其意義存在,那么人本管理可視為民主思想的一部分,而且可以運用于工作環境中。此外,開明企業能協助塑造更民主、更慈善、更不具破壞力的公民。
假如把范圍擴大,就可以這樣說,一個民主社會為了繼續生存,絕對需要能為自己思考、判斷、投票的人民。換句話說,一個民主社會絕對需要能管理自己并協助管理國家的人民。獨裁企業的做法恰好相反。
因此,摧毀民主社會的最佳手段除政治上的獨裁主義外,還有企業的獨裁主義——徹底地反民主,將員工視為創造利潤的工具。任何真心想要幫助國家、獻身于國家、為國犧牲并愿意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人,如果他的想法符合邏輯,必定會將全新的哲學思考帶入生活中。這就是所謂的新企業和新管理模式。
事實上,人們對宗教信仰的重視與人本管理并不相互排斥。人本管理也是一種認真而嚴肅地看待宗教的表現。但是假如你把宗教信仰視為只是星期日上教堂、聽講道而已,那就完全不相關。但有些人覺得宗教無關乎超自然、儀式、慶典或教條,而是對人類全體、種族、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未來等議題的深沉關懷。人本管理可使能力有限的人類發揮最大的潛力,創造美好的生活以及健全的社會。
從社會哲學家以及一些社會理論家的角度考慮,這項理論是對舊有的烏托邦思想的修正。過去烏托邦學者的問題在于,他們只是一味地逃避紛擾的叢林式社會,從未試著協助改善社會。工業化社會的復雜性是我們必經的過程。如果我們真的回到過去的農莊生活,那么在一兩年內將會有3/4的人類死去。只要工業化仍持續發生,布魯克農莊的烏托邦式生活就不可能發生。也許某些特定人適合過去的農莊生活,但絕不是全體人類都適合。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工廠而非逃離工廠。因此,人本管理關于社會層面的心理學思考可被視為另一種尤賽琴式思考,與烏托邦式思考有區別的是,它承認工業社會存在的必要性。
就軍隊的情形而言,也許并不像上述說的那么清楚和單純,但仍然有一個很好的例證。1962年的民主軍隊和民主社會,傾向于要求每個士兵都是一位將軍。比方說,一架失去聯系的噴射戰機的飛行員,或是其他狀況造成這種局面,此時此刻,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求個人或小團隊依靠自己,自行承擔責任。當然,獨裁性格的人可能無法像民主性格的人那樣做到這一點。
此外,在這里指出的一點是,讓每位士兵都有能力擔任大使是很有必要的;此項政策亦可化解軍事僵局。冷戰將成為爭取中立國友誼而進行的非軍事競爭,士兵必須贏得他人的愛與尊敬。
另外,軍隊強調獨裁和盲目服從所隱藏的危險要比其他任何獨裁機構的危險都大。這種危險是政治性和國際性的,因為軍隊的獨裁式思考將助長獨裁者的興起,而非全球人民的和平活動。我必須強調,軍隊因其特殊的環境和專業義務,容易有反民主傾向。另外警察和偵探也比其他人更容易成為偏執狂。
最后強調的一點是,士兵服役時間過長,而且在此期間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這些時間可用于教育、社會服務以及有助于心理治療和個人成長的活動,從而塑造更優秀的公民。針對具有兄弟情的軍隊和其他服務團體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這些團隊拋棄了獨裁式管理模式,采取參與式管理模式。我們的研究應該是為了驗證以下的假設:對于某些關系緊密的軍事機構,人本管理可能優于獨裁的軍隊教條。
至于與教育學者和教育機構的溝通方面,或許我們可以從促進成長式管理的角度來分析。之前我們已有研究證明,具有同情心、助人、友善、利他傾向和民主性格的主管,能產生較佳的結果。現在我們完全可以將此研究運用于教育界。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有許多針對企業界的研究資料,但是關于好的老師與壞老師的研究資料,卻少得可憐。絕對有必要修正此種情況。因為語意的混淆和政治上的冷戰,使得先進教育的理念遭到漠視,我們必須以開明管理的思考模式,重新定義教育。
在這里,有必要向教育工作者強調的一點是:一般性的教育與專業訓練——如技術的取得——有很大的區別。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塑造更優秀的公民,更快樂的人民,更成熟、更高度發展的員工;后者的主要目標則是訓練優秀的技術人才,道德教育相應減少;不論是在法西斯、納粹社會,還是在民主社會中,都是一樣。前者才是造成獨裁社會和民主社會的差異所在。在獨裁社會,自由、自主、自我滿足、好奇、自由探索和自由質疑等行為都是危險的,但在民主社會中卻是絕對必要的。
教育界和許多其他的機構沒什么兩樣,關鍵的問題都在于,沒有人確定終極目的為何。只要民主教育目標被明確建立,所有技術性的問題都可以馬上獲得解決。我們建立完善的教育體制,切莫一味強調外在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實現內在價值的狀況。教育必須是健全完美的,否則就算不上是合格的教育。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來說明人本管理的終極目標:如果在一個100人的組織里,每一成員都是合伙人,并且把自己所有的積蓄全部投資在企業上,每位員工都擁有股票表決權,因此他們既是伙計也是老板,他們和老板之間、和企業之間以及和其他同事之間的關系,一定比過去那種老板與雇員之間的關系有很大差異。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愛國者身上,在戰爭中,愛國者總是會團結一致把槍口對外。在上面這兩種情況中,每一員工做的都是他們應該做的事。
例如,在突圍之役(又名阿登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西線的最后一次攻勢,希望迫使盟軍從德國撤出,但遭到失敗)中,緊急情況一出現,所有的美國軍人都會奮不顧身地沖鋒陷陣。醫師、面包師、轎車司機、卡車司機、牙醫師等,所有的人一聽到緊急情況,都會拿起槍和敵軍拼搏。這時,所有的專業界限都會被打破,所有人全部集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支團結的美國軍隊。
企業界當然也適合同樣的情形。當企業發生緊急情況時,或者出現某一問題時,與緊急事件最接近的員工一定會盡力減少損失。例如,當一位員工看見企業里發生火警,不用任何人的催促,他就會以最快的速度拿起滅火器滅火;他的潛意識中會立即回應周遭所發生的任何意外。
那是因為人性使然,不用經過任何的思考,也不考慮后果或自己的興趣,而且在他和企業所訂的合約里面,也沒有規定他必須這么做。
關鍵就在于此,在進行開明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的實驗中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在充滿同胞愛或兄弟情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會轉化為一名合伙人而非雇傭者,他將以合伙人的身份思考與行動,他愿意扛起企業整體的責任。當有緊急狀況發生時,不論是哪個部門的任務,他都會自動自發地負起責任。合伙關系就如同結合作用,致使他人的興趣與員工的興趣相融合、統一,而非相互獨立或沖突。
倘若合伙關系是有助益的,或經由科學證實為正確的,那么人們會更愿意表現得像是一個合伙人,這也是每位員工內心所渴望的,無論是對員工、企業或是整個社會而言,在實質面、財務面和政治面上都是必要的。對員工來說,和他人保持兄弟般的感情,比互相排斥更為有利。
在這里,也許我們可以舉一個歐洲經濟共同體(又稱為歐洲共同市場,由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6國于1957年3月簽定羅馬條約,決定在1958年1月1日成立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1967年組織成立歐洲共同體。后又有愛爾蘭、丹麥、英國、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加入而發展成12國)的例子,建立這個制度,將原本互相排斥以及沖突的關系,轉變成互相合作的兄弟關系,彼此福禍相連。不僅如此,還奠定其在國際上的地位,無論是在哪一方面。
白人與印第安人在16、17和18世紀時的情況就印證了這個結論。印第安人之所以會失勢,無法團結合作是他們失勢的主要原因;沒有真正建立聯盟關系,他們彼此互相仇視,而非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外敵。相反,白人就非常團結和忠誠,于是由13州擴張成美利堅合眾國。我們可以將相互排斥的過程稱為“分化”和“巴爾斡化”。
或許有人會問,如果美國現在是50個分離的國家而不是50個州,情況會是什么樣呢?那你就要以經濟的巴爾斡化作為說明。如果能了解以上所討論的內容,也許連獨裁者都會認為,采取參與而非巴爾斡式態度,會比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