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朗誦的學習訓練
書名: 教育語言隨心用(“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作者名: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本章字數: 16054字更新時間: 2021-05-30 20:58:32
第二節 語言的學習訓練
1.朗誦的概念
朗誦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
2.朗誦的類型
范讀法
范讀法就是示范性的朗讀,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讀給兒童聽,然后由兒童仿讀。一種是由朗讀得特別好的同學進行范讀。范讀可以讀全文,也可以讀一段或一句。主要是給學生示范,所以必須做到正確、清楚,流利而帶有感情。齊讀法:是全班或全組兒童,同時齊聲朗讀。因為只求齊一聲調,因此往往容易變成唱讀。同時,因為齊讀不容易發現兒童讀音的錯誤,因此這種方式要盡量少用。
伴讀法
伴讀法就是教師或優等生伴著兒童讀,兒童可隱隱約約聽出自己的毛病而有所改進。
輪讀法
輪讀法就是每個兒童輪流讀,這種讀法有比賽的性質。低年級的課文短,可以一個小朋友讀完全文后,再請另一個讀。
接讀法
接讀法就是一篇課文分由幾個兒童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兒童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落,再指另一個兒童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隨時喚起兒童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領導讀
領導讀是由教師或朗讀得特別好的學生,帶領朗讀的方式。教師或優等生先讀一句,或先讀一小段,兒童跟著讀一句或一小段。如此繼續進行,直到全文讀完為止。
交互讀
交互讀就是甲組讀第一句,乙組讀第二句,甲組再讀第三句,乙組再讀第四句,依次輪流,周而復始。
分組讀
分組讀就是分組、分行或分排讀,并互相矯正錯誤。自由讀:全班同學每人同時自由地低聲朗讀。由于不必與別人配合,因此速度不拘,可邊讀邊思考。
指名讀
指名讀由教師指名一個兒童來讀,讀完了一段或兩段以后,另請一個同學接讀。
表情讀
課本如為韻文,可讓兒童依字句的長短,音樂的節奏,用姿勢、動作、表情的方法朗讀。
抽簽讀
在全體兒童的名簽中,誰被抽中,就由誰站起來朗讀。
對話讀
兒童劇要用對話讀,也就是分角色讀,此方式較活潑而有助理解。
高低音讀
甲兒童高音朗讀,乙兒童低音相和。這是一種靠聲音高低產生變化的方式,兒童可在興味盎然中變化音調朗讀,感覺新鮮而有趣。
3.朗誦的特點
朗讀是一種“說”的形式
朗讀將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有聲語言形式的一種活動,屬于“說話”的范疇。它要求朗讀者將文字符號通過發音器官“說”出來,因此是一種語言輸出形式。
朗讀是一種“讀”的形式
朗讀是一種語言的輸入形式。因為朗讀者只有通過視覺“看”到文字并將之轉化為相應的語言形式才能進行朗讀。朗讀中除了眼、腦以外,還有發聲器官的參與。從讀的目的來看,朗讀除了要獲取信息,有時還是為了傳遞信息。
朗讀是一種“聽”的形式
朗讀者在朗讀的時候,將無聲的文字符號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在這一連續的過程中,朗讀者本身無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會聽到自己發出的語言信息。
我們可以看出,朗讀是一種多感官并用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形式。因為朗讀需要用眼看文字符號,因此是一種閱讀的輸入形式;朗讀又需要用“嘴”來說,因此又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輸出形式,又因為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輸出形式,朗讀者本身又會“聽”到自己所發出的語言信息,所以朗讀還是一種語音輸入形式?!翱础焙汀奥牎北砻骼首x是一種語言輸入形式,而“說”又表明朗讀是一種語言輸出形式??偟膩碚f,朗讀是一種語言信息處理和轉換的過程。它對視覺感知的語言信息加以理解和加工,再將信息內容轉換為口語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人的言語觀察、言語聽覺和言語動覺(說)都能得到鍛煉。
4.朗誦符號的運用
朗讀者在分析體味文字作品的準備工作中,為了清楚準確地表達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實現朗讀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標記,以提醒自己注意。我們把這些標記稱做“朗讀符號”。
目前,朗讀符號還沒像標點符號那樣,有著統一的標準。我們本著切實可行,有益于朗讀和便于操作的原則,把常用的五種朗讀符號介紹給大家。
∧——停頓號
不論有無標點符號均可用,停頓的時間稍稍加長。如用于有標點符號的地方,表示停頓時間再長些。例如:
王大娘聽到聲音,十分高興,趕忙走了出來。她看到兒子有些奇怪,就對他說:“這是糧店的劉同志。”
“她看到兒子有些奇怪”一句,依據語境,是“兒子”奇怪,應該在“看到”后面標一停頓符號,就是“她看到∧兒子有些奇怪”。如果不標朗讀停頓號,很容易在“兒子”后面停頓,就成了“王大娘”奇怪了,顯然是不對的。
——間歇號
不論有無標點符號處,都可使用。用于無標點符號處,表示間歇時間較長;用于有標點符號處,表示間歇時間更長些。
例如《井岡翠竹》中的兩句話:
井岡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
在“井岡山”后略略一頓,目的是把人們帶進作者所描繪的五百里林海之中;“最使人難忘的”后面作一較長時間的頓歇,“毛竹”兩字用深沉、回味、抒情的語氣送出,表達出對井岡山翠竹的深厚眷戀之情,用回味性停頓的方法,把聽者帶入過去,使其在停頓中受到感染。
⌒——連接號
只用于有標點符號的地方,表示縮短停頓時間,連起來讀。例如:
“……人群里,年長的是大娘,⌒大爺,同年的是大哥,⌒大嫂,兄弟,⌒姐妹,都是親人。又仿佛隊伍同時是群眾,⌒群眾又同時是隊伍,根本分不清……”(《歌聲》)
這一段文字的字里行間,閃現著作者和鄉親們興奮、激動之情,洋溢著親切、感人的場面。朗讀時,語速較快,銜接較緊,須做些連接處理。
又如《祝福》中的一段:
阿呀,⌒我的太太!您真是大戶人家的太太的話。我們山里人,⌒小戶人家,這算得什么?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這一注錢來做聘禮?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強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將她嫁到山里去。
衛婆子這種走家串巷的村鎮女人,一向是以深知別家底細為榮,喜歡多嘴饒舌,加上又喝點酒,說起話來就更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詞組號
把需連起來讀的詞或詞組連在一起,避免破壞語意。例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昨天發布公告。
依據語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是一個詞組,如果讀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聞司……”,就會支離破碎,語音含混不清。
又如“某公司不慎將0001號轉賬支票丟失,聲明作廢”。不能讀成“……不慎將0001號轉賬支票丟失”。
···和——重音號
···為主要重音,——為次要重音。例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奇”“秀”“險”,是桂林山的特點,也是表現主題思想的重要詞語。因此,這三個作為句子謂語的形容詞,應并列為主要重音,“山”是次要重音。
又如:
有這么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
在這語境中,“10”是主要重音,表示太陽之多,熱度極高,萬物受害,不能忍受的心情。“寸草不生”是次要重音。
以上介紹了幾種經常使用的朗讀符號。朗讀實踐證明,朗讀符號僅僅是朗讀時的輔助手段,企圖完全依賴于朗讀符號去完成文章主題思想的表達和實現朗讀目的,是做不到的。
5.朗誦的要領
朗讀不僅是閱讀教學而且提高普通話水平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讀,能幫助理解語義,能幫助再現情境,能幫助領悟內涵,能充實認知結構,能提高普通話水平,能發展思維水平。但從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看,首先,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次,朗讀教學質量低下,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第三,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測試中對朗讀的檢測很少甚至沒有。同時,對學生朗讀的檢測、評價缺乏科學性,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第四,由于受教師朗讀水平的影響,教學中朗讀指導存在許多不當之處。第五,許多學生缺乏對普通話的駕馭能力。特別是農村的中小學校,很多學生不能熟練運用普通話。對于這些不良狀況,我們必須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墩Z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薄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辈⑶?,《大綱》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中對低、中、高年段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著名特級教學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瑯瑯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征?!庇纱丝梢娎首x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組織實施,扎扎實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確立朗讀訓練的目標體系
為了使廣大語文教師充分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我們開展了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組織教師學習《語文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對朗讀教學的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制定了各年級朗讀教學的目標體系,為課題研究指明了方向。
精心指導,抓實訓練,積極開展朗讀教學研究
(1)立足課堂,精心指導朗讀,強化朗讀訓練。閱讀教學要十分重視朗讀訓練,要讓學生充分地讀。首先,我們在教學中保證了學生朗讀的時間,去掉了那些繁瑣的分析,努力地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著名特級教學李吉林說過:“老師的講解分析不可能代替學生的主觀感受……因此,我主張讀得多一些,講得少一些,練得多一些。”實踐證明,李吉林老師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教師講少了,學生讀多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其次,在教學中,我們重視了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通過教師的引讀、范讀、朗讀技能的傳授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第三,在朗讀訓練中,我們注意變換形式,使學生朗讀的方式靈活多樣,如個別朗讀、齊聲朗讀、分組朗讀、對比朗讀、分角色朗讀等,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激起了學生想把書讀好的欲望。
(2)組織朗讀競賽,促進朗讀教學。結合課題研究,我們還有效地開展了朗讀競賽活動,進一步促進朗讀教學,每一學期,堅持開展一次朗讀競賽活動,其中,既有集體朗讀競賽又有個人朗讀競賽,通過朗讀競賽,從一個側面了解了學生普通話的實際狀況以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的重視程度和訓練效果,從而為更好地提高普通話水平改善朗讀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3)為學生創造一個說普通話的良好氛圍。
由于地方方言的干擾,只在課堂上使用普通話,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高并不大。我們應積極鼓勵學生時時刻刻講普通話,讓學生覺得普通話就在我身邊,在耳濡目染中輕松的運用普通話。也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全體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加強學習,大膽實踐,不斷總結,為學生素質的大面積提高作出更大的努力。
6.朗誦前的準備
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作活動。這種再創作,不是脫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用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前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選擇朗誦材料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眾共鳴,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于上口的文章。因為形象感受是朗誦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干癟枯燥的書面語言對于具有很強感受能力的朗誦者也構不成豐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在眾多作品中,選出合適的作品。
把握作品的內容
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么,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要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圇吞棗。望文生義。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掃除文字障礙后,就要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過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和即將來臨三個畫面的描繪,塑造了一只不怕電閃雷嗚,敢于搏風擊浪,勇于呼風喚雨的海燕——這一“勝利的預言家”的形象。而這部作品誕生之后立即不脛而走,被廣大工人和革命群眾在革命小組活動時朗誦,被視作傳播革命信息,堅定革命理想的戰歌。綜合分析之后,朗誦時就不難把握其主題是:滿懷激情地呼喚革命高潮的到來。進而,我們又不難把握這部作品的基調應是對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細致的感受。
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里“擠”情、“造”性。聽眾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3)豐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以陳然(我的自白書)為例,在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的同時,可以設想自己就是陳然(重慶《挺進報》的特支書記),當時正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我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飽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動搖,最后,敵人把一張白紙放在我面前,讓我寫自白書,我滿懷對敵人的憤恨和藐視,滿懷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自豪地寫下了“怒斥敵酋”式的《我的自白書》。這樣通過深入的理解、真摯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使己動情,從而也使人動性。
用普通話語音朗誦
要使自己的朗誦優美動聽,必須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誦,因為朗誦作品一般都是運用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即普通話)寫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話語音朗誦,才能更好地更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同時,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用普通話朗誦;便于不同方言區的人理解。接受。因而,在朗誦之前,首先要咬準字音,掌握語流音變等普通話知識。
7.朗誦的表達手段
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常用的基本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
停頓
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一方面是由于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結構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
(1)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氣息需要,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地方作一個短暫的停歇。要注意,生理停頓,不要妨礙語意表達,不割裂語法結構;
(2)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反映一句話里面的語法關系的,在書面語言里就反映為標點。一般來說,語法停頓時間的長短同標點大致相關。例如句號、問號、嘆號后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后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后的停頓比頓號長;段落之間的停頓則長于句子停頓的時間。
(3)強調停頓。
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而在書面上沒有標點、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頓的地方作了停頓,或者在書面上有標點的地方作了較大的停頓,這樣的停頓我們稱為強調停頓。強調停頓主要是靠仔細揣摩作品,深刻體會其內在含義來安排的。例如:
遵義會議║糾正了│在第五次反“圍剿”斗爭中所犯的“左傾機會主義性質”的嚴重的原則錯誤,團結了│黨和紅軍,使得│黨中央和紅軍主力勝利地完成了長征,轉到了│抗日的前沿陣地,執行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
“遵義會議”之后沒有標點符號,但是為了突出“遵義會議”的地位,強調“遵義會議”在我黨歷史上的偉大意義,就應有一個停頓,而且比下面的其它強調停頓時間要長一些?!凹m正了”、“團結了”、“使得”、“轉到了”、“執行了”這些詞語后面也沒有標點,但為清楚顯示“遵義會議”的偉大歷史意義,應用停頓,句中劃“║”和“│”的都表示強調停頓。
如果不仔細揣度作品而任意作強調停頓,容易產生錯誤的理解。例如賀敬之《雷鋒之歌》中的一句:“來呵!讓我們緊緊挽住雷鋒的這三條刀傷的手臂吧!”有人在“三條”之后略作停頓,就會給聽眾造成“三條手臂”的錯覺,影響理解的正確性。
重音
重音是指朗誦、說話時句子里某些詞語念得比較重的現象。一般用增加聲音的強度來體現。重音有語法重音和強調重音兩種。
(1)語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況下,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讀的,叫語法重音。語法重音的位置比較固定,常見的規律是: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謂語部分常重讀;②動詞或形容詞前的狀語常重讀;③動詞后面由形容詞。動詞及部分詞組充當的補語常重讀;④名詞前的定語常重讀;⑤有些代詞也常重讀;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較多,重讀也就不止一處,往往優先重讀定語、狀語、補語等連帶成分。如:我們是怎樣度過這驚濤駭浪的瞬息!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值得注意的是,語法重音的強度并不十分強,只是同語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較,讀得比較重一些罷了。
(2)強調重音。
強調重音指的是為了表示某種特殊的感情和強調某種特殊意義而故意說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聽者注意自己所要強調的某個部分。語句在什么地方該用強調重音并沒有固定的規律,而是受說話的環境。內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話,強調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過上海。(回答“誰去過上海”)我去過上海。(回答“你去沒去過上?!保┪胰ミ^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過哪兒?”)因而,在朗誦時,首先要認真鉆研作品,正確理解作者意圖,才能較快較準地找到強調重音之所在。強調重音與語法重音的區別是:從音量上看:語法重音給人的感覺只是一般的輕重有所區別,而強調重音則給人鮮明突出的印象。強調重音的音量大于語法重音的音量。從出現的位置看:強調重音可能與語法重音重疊,這時語法重音服從于強調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強一些就行了。有時,兩種重音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時,強調重音的音量要蓋過語法重音的音量。從確定重音的難易上看。語法重音較容易找到,在一句話的范圍內,根據語法結構的特點就可以確定,而強調重音的確定卻與朗誦者對作品的鉆研程度、理解程度緊密相連。
語速
語速是指說話或朗誦時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緊松。說話的速度是由說話人的感情決定的,朗誦的速度則與文章的思想內容相聯系。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樸園和魯侍萍的對話為例,朗誦時應根據人物心情的變化調整語速,而不應一律以一種速度讀下來。如:
周: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慧,也很規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來——你知道嗎?
(慢速。周樸園故作與魯侍萍閑談狀,以便探聽一些情況。)
魯: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矩的。
(慢速,侍萍回憶悲痛的往事,又想極力克制怨憤,以免周樸園認出。)
魯:我前幾天還見著她?。ㄖ兴伲┲埽菏裁??她就在這兒?此地?(快速。表現周樸園的吃驚與緊張)
魯:老爺,您想見一見她么?
(慢速。魯故意試探)
周:不,不,不用。
(快速。表現周樸園的慌亂與心虛。)
周:我看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中速)
魯:我要提,我要提,我悶了三十年了!
(快速,表現魯侍萍極度的悲憤以至幾乎喊叫)
句調
在漢語中,字有字調,句有句調。我們通常稱字調為聲調,是指音節的高低升降。而句調我們則稱為語調,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句調是貫穿整個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節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句調根據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
(1)升調(↑),前低后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
(2)降調(↓),前高后低,語勢漸降。一般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
(3)平調。這種調子,語勢平穩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于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調。全句語調彎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
除了以上這些基本表達手段外,要使朗誦有聲有色,還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例如:笑語、顫音、泣訴、重音輕讀等,這里我們就不詳細介紹了。
8.普通話朗誦技巧
技巧之一:停頓
(1)什么是停頓?
停頓是指朗讀過程中聲音的斷和連。我們在朗讀時,既不能一字一停,斷斷續續地進行,也不能字字相連,一口氣念到底,無論是朗讀者還是聽眾,無論是生理要求,還是心理要求,朗讀中的停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顯示語法結構的需要,更是明晰表達語、傳達感情的需要。
(2)停頓與標點符號的關系。
一致關系。書面語中的標點符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朗讀的停頓必須服從標點符號,多數情況下,書面語中有點號的地方同朗讀時的需要有停頓的地方是一致的。點號表示的停頓,可以分為四級,見下表:頓號、逗號、冒號、分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一般地說,句號、問號、感嘆號的停頓比分號長些;分號的停頓要比逗號長些;逗號的停頓比頓號長些;而冒號的停頓則有較大的伸縮性:它的停頓有時相當于句號,有時相當于分號,有時只相當于逗號。如:
正象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的一個簡單事實:/ / /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階段,便構成了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了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一致關系。有時,書面語的標點同朗讀中的停頓也常常有并一致的地方。
(3)各種不同性質的停頓。
順應語法的停頓。這類停頓可以依據標點來處理,有時也可以突破標點的限制。(見停頓與標點符號的關系)。
顯示層次的停頓。文章的層次可以借助于朗讀者的停頓得到顯示。一般說來,文章中的節(段)這樣的大層次比較容易劃分,而一節(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話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細的層次,劃分這些層次并用朗讀中的停頓表現出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體現呼應的停頓。文章中的呼應關系在朗讀時主要通過停頓來體現的。全篇整體性的呼應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應關系,往往由于朗讀者的忽略而造成呼應中斷,或呼應模糊,因此影響了語意的表達。如:
在建設工作中,犯一些錯誤,有一些缺點,是難免的。問題在/于對待缺點錯誤的態度。(吳晗《論謙虛》)
這小燕子,便是我們故鄉的那/一對,兩對么?(鄭振鐸《海燕》)
中國共產黨干了五十八年的革命。五十八年里,新情況,新任務/層出不窮。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4)指向強調的停頓。
為了突出句中某些重要詞語,引起聽眾的注意,加深聽眾的印象,可以在這些詞語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頓,這便是強調性的停頓。如: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朗讀最后一句時,如果在“爆發”和“滅亡”的前面作一停頓,就可以使聽眾充分感受到這里發出了“不爆發即滅亡”的呼告及對讀者投入斗爭的召喚。再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課堂練習: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攤著,一只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魯迅《藥》)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5)表達音節的停頓朗讀詩詞時,必須用停頓來表達音節,以加強節奏感。如: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二三式)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高/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二二三式)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帷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臘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毛澤東《沁園春·雪》)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屬于未來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何其芳《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6)區別語意的停頓書面語中的某些歧義短語和句子,可以用朗讀的停頓來揭示其不同的語法結構,從而表達不同的意義。如:
A、改正/錯誤的意見(動賓短語)B、改正錯誤的/意見(偏正短語)
A、通知到了(補充短語)B、通知/到了(主謂短語)
A、我不相信他是壞人(他不是壞人)B、我不相信/他是壞人(他是壞人)
他的老朋友公證人覺得,徜使查理葛朗臺不回來,這個有錢的獨養女兒穩是“嫁給”/他當所長的侄兒了。(巴爾扎克《守財奴》)
我看到兒子提著/爸爸從北京買來的禮物,高高興興地走進屋來。
(7)避免誤讀的停頓。朗讀中,停頓還有一種區別意義的作用。
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已,也還都不錯。(魯迅《祝?!罚?
技巧之二:語速
(1)什么是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例如: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提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魯迅《故鄉》)
以上是兩種不同的動態。這不同的動態在我們心里引起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朗讀時必須體現出前者“將身一扭,從他的胯下逃走了”之快和后者“你便提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敝?
(2)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海在我們的腳下沉吟著,詩人一般。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一般。又象是情人的密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象微風拂過琴弦;象落花飄零在水上。海睡熟了。大小的島擁抱著,偎依著,也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星星在頭上眨著慵懶的眼瞼,也象要睡了。許久許久,我倆也象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緒。不曉得過了多少時候,遠寺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它惱怒似的激起波浪的興奮,漸漸向我們腳下的巖石掀過來,發出汩汩的聲音,象是誰在海底吐著氣,海面的銀光跟著晃動起來,銀龍樣的。接著我們腳下的巖石就象鈴子、鐃鈸、鐘鼓在奏鳴著,而且聲音愈響愈大起來。沒有風。海自己醒了。喘著氣,轉側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的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巖石也仿佛漸漸戰栗,發出抵抗的嗥叫,擊碎了海的鱗甲,片片飛散。海終于憤怒了。它咆哮著,猛烈地沖向岸邊襲擊過來,沖進了巖石的罅隙里,又撥刺著巖石的壁壘。音響就越大了。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象千軍萬馬混戰了起來。銀光消失了。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它從我們的腳下撲了過來,響雷般地怒吼著,一陣陣地將滿含著血腥的浪花濺在我們的身上。
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前者如:
……她猛然喊了一聲。脖子上的鉆石項鏈沒有了。她丈夫已經脫了一半衣服,就問:“什么事情?”她嚇昏了,轉身向著他說:“我……我……我丟了佛來思節夫人的項鏈了?!?
他驚惶失措地直起身子,說:“什么!……怎么啦?……哪兒會有這樣的事!”他們在長衣裙褶里,大衣褶里尋找,在所有口袋里尋找,竟沒有找到。他問:“你確實相信離開舞會的時候它還在嗎?”
“是的,在教育部走廊上我還摸過它呢。”
“但是,如果是在街上丟的,我們總得聽見聲響。一定是丟在車里了。”
“是的,很可能。你記得車的號碼嗎?”
“不記得。你呢,你沒注意嗎?”
“沒有。”他們驚惶地面面相覷……(莫泊?!俄楁湣罚?
后者如:
在一個深夜里,我站在客棧的院子中,周圍是堆著破爛的什物;人們都睡覺了,連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地感到我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不同的談話方式辯論、爭吵、急呼,宜用快讀;閑談、絮語,宜用慢讀。
前者如:(分角色朗讀)
周樸園:魯大海,你現在沒有資格跟我說話,礦上已經把你開除了。
魯大海:開除了?!
周沖:爸爸,這是不公平的。
周樸園(向周沖):你少多嘴,出去?。ㄖ軟_憤然由中門下)
魯大海:好,好。(切齒)你的手段我早就明白,只要你能弄錢,你什么都做得出來。你叫警察殺了礦上許多工人,你還——
周樸園:你胡說!
魯侍萍:(至大海說)走吧,別說了。
魯大海:哼,你的來歷我都知道,你從前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叫江堤出險——
周樸園(厲聲):下去!
仆人們(拉大海):走!走!
魯大海:你故意淹死了兩千二百個小工,每一個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塊錢!姓周的,你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你現在還——
周萍(沖向大海,打了他兩個嘴巴):你這種混帳東西?。ù蠛_€手,被仆人們拉住。)
周萍:打他!
魯大海(向周萍):你?。ㄆ腿藗円积R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樸園(厲聲):不要打人?。ㄆ腿藗冏∈?,仍拉住大海。)
魯大海(掙扎):放開我,你們這一群強盜!
周萍(向仆人們):把他拉下!
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ú茇独子辍罚?
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前者如:
反動派暗殺李先生的消息傳出以后,大家聽了都悲憤痛恨。我心里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怎樣長的?。ù窊糇雷樱┢鋵嵑芎唵?,他們這樣瘋狂的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运麄冎圃炜植?,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其實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的,殺不完的!要是這樣可以的話,世界上早沒人了。(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
后者如:
在延安人的記憶里,毛主席永遠穿著干凈的舊灰布制服,布鞋,戴著灰布八角帽。他的魁梧的身形,溫和和臉,明凈的額,慈祥的目光,時時出現在會場上,課堂上,楊家嶺山下的大道邊。主席生活在發群眾中間,生活中同志們中間。主席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人們都是熟悉的,理解的。人們懷著無限的信任和愛戴的感情團聚在他周圍,一步不能離開,也一步不曾離開。如今,主席穿上作客的衣服,要離我們遠去了。(方紀《揮手之間》)
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前者如:
“這有什么依不依。鬧是誰也總要鬧一鬧的;只要用繩子一捆,塞在花轎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關上房門,就完事了??墒窍榱稚┱娉龈?,聽說那時實在鬧得利害,大家還都說大約在念書人家做過事,所以與眾不同呢。太太,我們見得人多了:回頭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說要尋死覓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鬧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連花燭都砸了的也有。祥林嫂可是異乎尋常,他們說她一路只是嚎,罵,抬到賀家奧,喉嚨已經全啞了。拉出轎來,兩個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勁的擒住她也還拜不成天地。他們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彌陀佛,她就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腳的將她和男人反關在新房里,還是罵,阿呀呀,這真是……”(魯迅《祝?!罚?
后者如:
“冬天沒有什么東西了。這一點干青豆倒是自家曬在那里的,請老爺……”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錢,沒有定規……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了。(魯迅《故鄉》)
(3)朗讀速度的轉換。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采用一成不變的速度。
朗讀者要根據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這種在朗讀過程中實現朗讀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讀成功的重要一環。
(4)注意問題。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為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為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傊谡莆绽首x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朗讀技巧之三:重音
(1)什么是重音?
在朗讀中,為了準確地表達語意和思想感情,有時強調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詞或短語,被強調的這個詞或短語通常叫重音,或重讀。在由詞和短語組成的句子中,組成句子的詞和短語,在表達基本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時候,不是平列地處在同一個地位上。有的詞、短語在表達語意和思想感情上顯得十分重要,而與之相比較,另外一些詞和短語就處于一個較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同樣一句話,如果把不同的詞或短語確定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個句子的意思也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A、我請你跳舞(請你跳舞的不是別人)B、我請你跳舞(怎么樣,給面子吧?)C、我請你跳舞(不請別人)D、我請你跳舞(不是請你唱歌)。
再如下面一段話,如果把加點的音節作為重音加以強調,這句話的語意立即突出了,內容也會一下子變得豐富起來。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2)確定重音的依據。
依據結構。有些句子,平平常常,沒有特殊的感情色彩,也沒有什么特別強調的意味。這種句子的重音可以依據其語法結構來確定,一般地,需要重讀的有短句中的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有些代詞。這類重音叫做語法重音或意群重意音。這類重音在朗讀時不必過分強調,只要比其他音節讀得重些就可以了。
依據語意和感情。有些句子或由于構造復雜,或由于表意曲折,或由于感情特殊,它的重音往往不能一下子確定,必須聯系上下文,對它細加觀察,進行認真推敲,尤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加以考察,才能確定其重音,通常把這類重音叫做邏輯重音(強調重音)和感情重音。它同語法重音有時是一致的,有時則是不一致的。當邏輯重音(感情重音)和語法重音不一致時,后者必須服從前者。
(3)各種類型的重音。
突出語意區別的重音這類重音意在顯示語意中的某些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是句意的重心所在,必須加以強調。其中有:
并列性的重音。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魯迅《拿來主義》)
對比性重音。
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朱自清《荷塘月色》)
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的愛,充滿了國際主義的深厚感情。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排比性的重音。
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陶鑄《松樹的風格》)
井岡山的翠竹?。∪グ?,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廠礦山,多少高樓大廈,多少城市和農村,都殷切地等待著你們?。ㄔ棥毒畬渲瘛罚?
突出句子關系的重音。這類重音意在表現句子(特別是復句)中的各種不同的語法關系,以此來強調句子是某種內在的邏輯關系。其中有:
轉折性的重音。
他們可以承擔一個浩大的戰爭,可以承擔重建家園的種種艱辛,可是卻承擔不了如此沉重的離情。(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
是的,勝利來了,可是人們所盼望的經過流血爭取的獨立自由和平民主的生活又是要為蔣介石和美帝國主義所破壞。(方紀《揮手之間》)
呼應性的重音。文章中某些體現呼應關系的詞語要重讀。如:
用什么來表達自己的心意呢?戰士們又有什么呢,他們只有一雙結著硬繭的手,一顆赤誠的心。(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
陳毅:“關于詳細計劃,改日再與齊先生細說吧?!?
齊仰之:“不、不,現在就說,現在就說!”(沙葉新《陳毅市長》)
突出修辭色彩的重音。這類重音意在鮮明體現句子中某些修辭現象,這些不同的修辭色彩的語言表現力最強的地方,最能體現文章的旨意。其中有:
詞語的錘煉。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年,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兩年前的此時,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們的五個青年作家同時遇害的時候。當時上海的報章都不敢載這件事,或者也許是不愿,或不屑載這件事……(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比喻。重讀文章中的比喻性詞語,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動形象,加深對所描寫事物或闡明道理的理解。但要注意,有比喻詞的比喻句,不要重讀比喻詞“象”“好象”“仿佛”等。如:
如果說瞿塘峽象一道閘門,那么巫峽簡直象江上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練習)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夸張。文學作品中常用夸張的手法來表現人或事物的某一特征,表達作者對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并引起讀者的共鳴,使讀者獲得對事物的深刻印象。如:
每年特別是水災、旱災的時候,這些在日本廠里有門路的帶工,就親身或者派人到他們家鄉或者災荒區域,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夏衍《包身工》)(練習)可是在中國,那時是確無寫處的,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
借代。
你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個李公樸站起來?。勔欢唷蹲詈笠淮蔚闹v演》)
我們應當禁銫一切空活。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雙關。
周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現在,(望窗外,自語)風暴就要起來了?。ú茇独子辍罚?
我能眼看著讓別人替我去犧牲?我得去,憑我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個夠本!我剛打算往下跳,只見她扭回頭來,兩眼直盯著被驚呆了的孩子,拉長了聲音說:“孩子好好地聽媽媽的話??!”(王愿堅《黨費》)
反語。
中國軍隊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聯珠。
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魯迅《祝?!罚?
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袁鷹《井風翠竹》)
反復。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朱自清《春》)
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發,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愿中有紛擾,他們就驚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