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地球軌道內側的芳鄰。如果說火星與地球是神似的話,那么金星與地球則只能算是形似了。從表面看,它們確實很像一對“孿生姐妹”。金星的“身高”與地球只有4.8%的差別,“體重”也有地球的81.5%,一個50千克的宇航員到金星上仍有43.8千克重(到火星上只有19千克,到月球上為8.25千克)。而且早在1761年,科學家就發現了它有著相當濃密的大氣層——這也是除地球外人類所知的第一個有大氣的天體。加上它又是全天空最為明亮的星星,所以西方稱它是美麗與智慧女神維納斯,而我國古代則稱其為“啟明”與“長庚”。
金星與眾不同的是它的自轉與其他行星的方向相反,在它那兒每天見到的太陽確確實實是從西邊出來又向東邊落下的,而且由于自轉的速度極為緩慢,因此金星上的一天不是24小時,而是相當于地球上的117天!
金星的大氣像一條厚厚的面巾擋住了人們的視線,讓人無法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由于它離太陽更近,所以人們估量,在金星上,一定是個悶熱異常的熱帶世界,茂密的闊葉林遮天蔽日,濕漉漉的大地上水氣繚繞,奇花異草爭奇斗艷,巨蟒怪獸穿梭不絕,“金星人”則特別熱情好客……
這是真的嗎?
科學是無情的,愿望不能代替現實。后來人們知曉,金星的大氣比地球濃密100倍,而且幾乎不含氧,96%以上是二氧化碳,3.5%是氮,此外還有一些可怕的鹽酸、硫酸、氫氟酸等腐蝕性極強的酸類!濃密的大氣使它表面上的氣壓大得嚇人——88個大氣壓,相當于地球海洋中900米處的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下,一個籃球將被壓得如乒乓球那樣小,所以如果真有什么“金星人”,非得有強功率的呼吸機才能“吐故納新”。再說大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極強的溫室效應,使得它表面不斷地升溫,以致達到了難以想像的465℃~495℃,而且無論是赤道還是兩極,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處處都是400℃以上的高溫。所以,那些熔點不高的金屬如鉛、錫,在金星上都會被熔化成液體流來淌去。在這樣宛如太上老君八卦爐般的煉獄中,顯然任何生命都是無法駐足的。
正是因為它的高溫與高壓,才使得美國與蘇聯早先發射的許多艘飛船,一路正常地飛馳,可一旦進入金星的大氣后,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最早抵達金星表面的蘇聯飛船“金星4號”也只堅持了一個半小時就再無聲息。真正揭開金星神秘面紗的探測器是1989年美國發射的“麥哲倫號”。經過一年多的飛行,它于1990年8月抵達金星軌道后,就開始繞金星飛行,成為它的一顆人造衛星(繞轉周期189分鐘)。它離金星最近時只有249千米,能看清250米以上尺度的細節。在4年時間里它繞金星轉了幾千圈,獲得了金星表面99%區域的三維圖像,最清晰的圖像分辨率達到了120米。
粗略一看,金星表面似乎與地球相差不大,有平原,有高山,也有深溝。最高的麥克斯威峰高達12000米,但一般星球上比比皆是的環形山在那里并不太多,也有跡象表明,金星上至今還有活火山。從資料分析,在最近的3億~5億年間,金星上曾發生過一次全球性的大災變,因為它所有表面地形的平均“年齡”只有4億歲,這與它46億年的“高齡”顯得很不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