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無論是上班還是休假,我所要做的頂重要的事,就是泡茶。我無法忍耐,頭天晚上才泡的一杯茶,一覺醒來就變得莫名干澀,沒有半絲茶味。要是在家休假,我一醒來。衣服都沒穿齊整,就會趕忙去熱騰騰地泡上一杯,捧在手里飲到喉里,就兩個字,舒服。要是上班,就會急慌慌地爬起來,短跑似地一番洗漱后就順著院子旁的老巷一溜小跑,趕到鄰近的大街某個站臺上去乘車,一到郊外的辦公室里,衣服都來不及換,便趕緊就著飲水機泡茶。一杯茶在手,心里頓時就舒坦多了,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誰見了都饞心。
在內地的城市里,雖然平日里喜歡喝早茶的人不少,但到底還沒有形成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早茶文化,更多的還僅僅局限于個人的私人空間里。現代的都市人,早餐一般都圖便捷了事。要是時間不打緊,就會慢悠悠地去街上吃上一碗油湯油水的開元米粉;要是時間急,就會信手在順路的某個小店花個塊把錢買袋熱牛奶,一邊趕路一邊吸。
曾經我有幸因公去過一次廣東,也應邀于上午十點過隨東道主去吃過一回早茶。走在路上,我不由得直是納悶,為什么這里的早茶是“吃”而不是“喝”呢?走到地頭,進得門來,屁股剛一坐下,一杯不知什么名字的茶一泡上,主人家就對著墻上或是桌上寫得密密麻麻的食單,熱情地叫大家點小吃。要是誰沒點個三四樣,那不行,他就幫著點。原來,廣東人眼里的早茶,主要內容卻是早餐,而茶更像用來招攬生意的幌子。他們的早茶,充滿著豐富的小吃文化,很有一番內地人就著太陽喝下午茶的愜意滋味。
內地人喜歡喝下午茶,是出自于對休閑生活的享受。無論是誰,時常都是一副懶洋洋慢騰騰的樣子,侃起大山來也是慢條斯理的。要是太陽好,就少不了會有人東一個西一個地蜷在藤椅里小睡,悠閑到了極致。不過,即便下午茶喝起來再如何舒服,也無法取代人們喝早茶習慣。
每天早上一醒來,口舌中的味覺尚未完全蘇醒,就此一口清香撲鼻的早茶飲進去,這一天人都會變得頗為精神,做起事情來也勁頭十足。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都市人尤其是都市文化人的某種嗜好,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人們多年來養成的難以移摒的習慣。找不出更多可供解釋的理由,但要讓不喝,那沒門!
在內地的茶世界里,品種可謂繁多,也有不少茶門貴族,這譬如鐵觀音、毛峰等,也有專門的功夫茶館。記得有一次和兩三個朋友,午后去江邊的街道上找地方喝茶,誤打誤撞地走進了一家裝潢稱得上豪華的茶屋,壁墻之上,盡是或掛或雕的字畫,全木裝飾還鏤著空。一問,是功夫茶,而且至少要好幾百塊錢一壺。大家一見這架勢,扭頭就往外走,急得那穿著深藍色西裝的漂亮女服務員直是追著問。走到門邊,我們就回頭朝著她那滿臉的詫異一笑:嘿嘿,我們是喝綠茶的,而且只喝那種平常的綠茶。
我們所說的那種“平常的綠茶”,是指產自本市平武縣或是北川縣境內的特級綠茶,在茶樓里被稱為“素毛峰”,一般根據茶樓裝修的豪華程度來論價,五元至二十元不等。不過,如今這二十一世紀的茶客們,大多都喜歡十元以內的。要是再貴,那多半是年輕人談戀愛,或是請人辦事。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八十年代那種快樂燒錢的爆發戶式消費了。即便是有,也大多不在茶樓,而是在酒吧或是飯店。不過,那已經離人們熟悉的茶文化很遠了,不說也罷。
我喜歡喝早茶,尤其是喜歡在休假的日子里,一邊愜意地品飲,一邊悠閑地上網,也常有只顧喝茶而忘記掉早餐的時候。一旦發現,就會猛地一怔,滿腦子轉著的只有“食物”和“水”的概念。既讓人念及原始社會,又讓人想到野外生存。
或許,內地人的早茶,并非現代人的生存必須,卻也無形之間漫溢著一股幽香撲面、心曠神怡的都市文化韻味,直讓人想起《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被刻在課桌上的“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