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勢談判心理學
- (美)瑪格麗特·A.尼爾 托馬斯·Z.利斯
- 3001字
- 2021-05-11 10:52:20
用兩個分布性議題創造價值
在托馬斯購買新輪胎的案例中,假設輪胎經銷商想抬高售價、推遲發貨,而托馬斯想壓低售價、提早發貨;同時還假設,托馬斯因交期提前一天而獲得的利益,等于經銷商提前一天交貨的額外成本。這些議題都是分布性的,因為不論何時交貨,雙方之間的利益和損失恰好可以抵消。托馬斯每獲得1美元,經銷商就要放棄1美元。
為了成交,托馬斯和經銷商必須就價格和交期問題達成一致。雖然交期問題似乎使談判變得更為復雜,但它也帶來了額外的好處。托馬斯希望以75美元的價格買下輪胎,但即使價格為160美元(他的保留價格),他也愿意付錢。此外,他希望經銷商在7天內交付并安裝輪胎,但如有必要,經銷商也可在45天內交貨。經銷商報出的價格是210美元,但即使價格降到125美元,他也接受。他希望這些輪胎在90天之內發貨(到那個時候,這些高性能輪胎可以和下一批次的輪胎一同發貨,而那個發貨日期恰好也是他和批發商約定的定期發貨的日子),但如果在30天之內發貨,她也愿意。
顯然,這場談判中存在一個正值的談判區,或者說,存在兩個正值談判區,每個談判區針對一個議題。用圖形來描繪這兩個議題,以及談判雙方的保留價格和渴望價格,類似于圖3.3和圖3.4。

圖3.4 交期談判區1
顯然,任何同時滿足兩個談判區的交易,都會令經銷商和托馬斯獲益,但這其中還另有玄機,即交易產生了多少價值?換句話講,同時滿足雙方保留價格的交易,其價值有多大?
當議題基于不同的衡量標準時(在這個案例中是價格和交期),就難以從整體上來評估交易。為了進行整體評估,必須把時間和金錢放到一個共同衡量標準(Common Metric)里,使得談判雙方能用一個標準(價格)來交換另一個標準(交期)。
要成為成功的談判者,你需要意識到確立共同衡量標準的重要性。憑借共同衡量標準,談判雙方得以在圍繞多個議題的談判中做出評估。談判者可以使用這種標準來引導談判對手提出并評估建議方案,從而創造巨大的競爭優勢。簡單來講,找出共同衡量標準,你便可以確定什么時候應當拒絕,什么時候應當同意。
在輪胎案例的最新版本中,托馬斯和經銷商圍繞著價格和交期舉行談判,很容易計算出價格的談判區是35美元。問題是怎么計算在交期上重疊的15天所貢獻的價值。
托馬斯在這里面對的是包含了兩個不同議題的談判場景,這兩個衡量標準需要一個通用的尺度,以便能夠進行對比。一種簡單的方法是確定提前1天交貨究竟值多少美元。應當承認,要將幾個議題放在類似于價格的通用標準上衡量的確很難。
站在兩位談判者的角度,讓我們假設交期每提前1天價值2美元。由于這是個分布性議題,推遲交貨1天對經銷商來說的價值是2美元,而對托馬斯來說的價值是-2美元。在這個案例中,交換的價值(用VE表示)是:
VE = 35美元+(2美元/天×15天)= 65美元
這種計算方式使托馬斯和經銷商能以相同的尺度來評估兩個議題,因此,兩位談判者可以評估針對兩個議題的建議方案,將它們整合到一個價值65美元的談判區里,不用再去分別處理價格和交期兩個談判區。
確定共同衡量標準,還使得托馬斯和經銷商能夠運用在價格問題上的讓步,來換取對方在交期上的讓步,從而使他們從談判中獲得的價值最大化。事實證明,隨著談判日趨復雜,將建議方案打包,而不是圍繞每個議題分別展開談判,實際上更有益于價值申明。現在,托馬斯和經銷商之間有65元的價值可以分割,談判就沒那么容易陷入僵局了。
可以看出,隨著共同衡量標準的引入,談判區明顯擴大了。假如沒有這種共同衡量標準,唯一可行的交易就要同時處于兩個談判區內。也就是說,價格在160美元和125美元之間,以及交期在30天到45天之間的交易。一旦確定了共同衡量標準,談判的一方或雙方可以設置他們在交易層面上的保留價格,這為成交創造了機會。一樁交易可能違反了一方在某個議題上的保留價格,但他們能在另一個議題上獲得足夠的回報。例如,托馬斯可能只用120美元的價格買下輪胎(比賣家的保留價格低了5美元),但他同意經銷商在60天之后(打破了他在交期上的底線)發貨。要策劃一樁可以創造價值的交易,第一步就是確定共同衡量標準。
當談判中出現多個分布性議題,形成了一正一負兩個談判區時,情況就變得更加復雜了。在兩個談判區都是正值的情況下,雙方能夠以一次只協商一個議題的方式,達成互惠互利的交易。說得更確切一些,圍繞兩個分布性議題的有序談判,需要兩個正值的談判區,如果有一個為負值,那么談判將無法推進。
在上述例子中,兩個議題的談判區都是正值。如果托馬斯將輪胎的保留價格確定為每只110美元,假如他和經銷商一次圍繞一個議題談判,那么即使雙方一致同意交期定在30天至45天,經銷商也無法同意成交,因為他的保留價格是125美元。如果雙方將兩個議題打包,就可能形成雙贏的解決方案,盡管這一方案可能超出了一方或雙方的單個談判區。確定共同衡量標準有助于雙方達成協議,其中的一方在某項議題上的讓步,將從另一方在另一項議題上的讓步中得到補償。
考慮這樣一種解決方案:托馬斯和經銷商一致同意輪胎價格為175美元,并在7天內交貨。如果是有序的談判,這一交易既不能使托馬斯滿意,也無法使經銷商滿意,因為輪胎的單價突破了托馬斯的保留價格,而交期突破了經銷商的30天底線(見圖3.5和圖3.6)。

圖3.5 價格談判區2

圖3.6 交期談判區2
托馬斯從這次交易中獲得的價值由兩部分組成:從價格上獲得-65美元的價值(110-175),從交期上獲得的價值是2×(45-7)。所以,托馬斯從這次交易中獲得的價值是
-65美元+ [2美元/天×(45-7)天)] = 11美元
經銷商在價格上獲得的價值是50美元(175-125)加上提前交貨的價值2 ×(7 – 30)。因此,輪胎經銷商從這次交易中獲得的價值總計為
50美元+ [2美元/天×(7-30)天)] = 4美元
和托馬斯一樣,經銷商原本不同意在7天內交貨,但她對175美元的成交價格非常滿意。由于經銷商可以申明大大高于保留價格的價值,以抵消由于交期大幅度提前所損失的價值,所以把議題打包創造了價值15美元的交易,使得輪胎經銷商和托馬斯比不談判時受益更多。
這個例子表明,即使談判所圍繞的多個議題是分布性的,而且每個議題的談判區并非全都是正值,雙方依然可以達成合理的交易。只要將所有議題打包之后再談判,而不是一次圍繞一個議題來談。
當然,只有當雙方建立了共同衡量標準,以比較用不同單位表示的多項議題時,才有可能將幾項議題打包。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確定自己在每個議題上愿意接受的最小價值,并且確定一個轉換率,能夠以相同的尺度來比較每個議題的相對價值。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對照一個總的保留價格評估談判中的建議方案,而總的保留價格綜合考慮了雙方在所有議題上各自的保留價格。
意料之中的是,交易層面上的保留價格更難用我們在輪胎案例中提出的方法來確定。在輪胎案例中,每一項議題都有一個精確的保留價格,但在現實談判中很難做到如此精確。在現實中,托馬斯只能估算自己的保留價格,而估算很容易出錯。
但事情總有解決辦法。托馬斯在估算中的準確程度,反映了他對整體交易的不確定性。如果這些錯誤和其他因素無關,也就是說不受他的情緒或者其他外部力量影響,而是代表著他愿意現在付錢更換輪胎的準確想法(因為他對更換輪胎一事有著諸多不同的期望),那么,他估算打包談判的多個議題的保留價格的準確程度,會比估算單獨議題的保留價格的準確程度更高。將議題打包后,原本對單個議題的估算錯誤,有可能相互抵消,從而增大了整體估算的準確度。托馬斯的談判議題越多,他對綜合的保留價格進行價值估量的準確度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