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日本人犯的兩個戰略錯誤
投資這件事,如果邏輯錯了,明天你可能會因為運氣獲得短時的好結果,但早晚會被股票市場吞沒。大多數人很少講長期邏輯,都是用短期結果判斷成敗。這在心理學上稱為“代表性效應”,人們往往因為看到的結果認為趨勢可以繼續下去。看到房價上漲,人們就會火急火燎地報名董藩教授的房地產課程;看到海天味業股價漲了,人們就會去百度搜索醬油的釀造歷史。我們只需要看看2015年樂視網和暴風科技泡沫刺破前,各大券商研究員的數百份強推研報,就能知道人們當時有多么愚蠢。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人犯了兩個致命的戰略錯誤,那就是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和偷襲珍珠港對美開戰。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和四億人口的大國,哪里是小小的日本可以吞得下的。美國在1940年的GDP總量為2000多億美元,是日本當時GDP的近10倍,哪里是日本可以觸摸的。但狂熱的日本人根據自己以往的勝利記錄,簡單聯想自己可以吞下中國和戰勝美國。是的,日本人確實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打敗過中國,又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打敗過俄羅斯,日本人就是用一兩次戰爭勝利的結果判斷自己可以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