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依賴融資制度的系列創新貢獻,中國基礎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其成就和經驗引起廣泛國際關注。政府要推動基礎設施發展,就要解決投融資問題。公路發展在交通專項稅費和“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等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中央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投融資模式,有效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在促進基礎設施大發展的同時,融資環節自身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潛藏著巨大風險。融資既要滿足新增建設投資任務之需,又要化解存量債務風險。投融資方案和所謂的融資創新,多是以犧牲未來的財務可持續性來支持眼前的建設投資。這使得個別地區的公路投融資落入一種日益嚴峻的惡性循環。專項資金、收費還貸政策對交通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往往又是問題焦點和批評對象。燃油稅改革初期所倡導的使用者付費原則在實踐中被逐漸模糊,后來則鮮有提及。公路融資的很多深層次、長期性政策問題在現有主流的理論概念體系中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實踐對理論研究提出了挑戰。

研究投融資問題需要好的理論思想和分析框架,以正確認識與把握公路融資的特征規律,探究發展背后的動力機制、制度激勵等深層次的可持續問題,否則就會陷入簡單為項目找錢的權宜之計俗套。本書把專款專用和預算關系、政府間財政關系、市場化融資等紛繁復雜的公路融資問題還原成收入與支出關系,通過“受益原則”這一概念打通與公路融資的理論聯系,從而為公路發展融資的政策辯論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框架。

除引言(第1章)和文尾(第11章)外,全書分為理論篇(第2~4章)、國際比較篇(第5~7章)和政策專題篇(第8~10章)。

引言主要從經濟學理論和公路融資實踐兩個角度提出研究問題,概要介紹本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理論篇意在明確公路融資的經濟學理論淵源,著眼于提供一個完整的政策辯論框架。第2章從財政學和公路融資兩個方面按照理論研究的歷史演進脈絡進行了文獻綜述,從而發現可以拓展的研究空間。對理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根據參考文獻進一步對理論尋根溯源。第3章運用受益原則理論,根據公共物品在不同維度上的收入與支出關系,提出了一個關于公共物品融資的概念框架。這是全書的核心思想內容。第4章運用公共物品融資的受益概念框架,在收入的使用者付費、支出的專款專用、政府間財政關系及市場化融資的代際公平四個方面對公路融資進行了相應的受益機制分析,揭示了公路融資所遵循的財政學原理。

國際比較篇提供了美法中三國公路融資的比較分析。第5章從美國高速公路發展的百年歷史回顧中探討了交通規劃同財政制度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早期的物業稅與后來的燃油稅在融資功能與激勵功能兩方面存在很大差異,聯邦政府的交通資金分配政策變化對規劃理念及其實施效果產生了重大影響。第6章重點回顧了法國收費公路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公路項目特許經營制度的關鍵特征。其經驗教訓對當前我國收費公路的制度完善具有重要啟示意義。第7章梳理總結了中國公路融資政策的演進,總結發展經驗,運用受益原則對中國公路融資制度進行了評估,為進一步探討具體政策問題打下了基礎。

政策專題篇主要運用本書的分析框架,探討中國公路融資的重點政策議題。第8章以公路專項資金的改革為重點,指出了目前財政制度在使用者付費方面的缺陷,重點分析了公路專項“費改稅”過程,并就交通專項資金政策的調整方向給出了建議。第9章通過對使用者付費機制的解析,結合《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審計結果公告等深入分析了收費公路的定價機制,并對相關的政策熱點給予了評述分析。第10章把受益原則應用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打包/分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從中可以看出受益原則在微觀項目方案設計和中觀行業政策制定中的理論價值。

文尾是對全書的總結,根據收支聯系的強弱展示了公路融資所涵蓋的不同制度模式在政府和市場體制格局中的位置和邏輯關系。

全書通篇體現邏輯與史實相一致的原則。理論篇不是單純的理論說教,而要盡可能地體現史實規律,并有助于獲取新的認識視角;國際比較篇和政策專題篇則寓理論于實踐中,以避免過于具體地就事論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广饶县| 越西县| 柯坪县| 高要市| 中超| 汝南县| 奉新县| 青川县| 麦盖提县| 新郑市| 淅川县| 浙江省| 深泽县| 贵阳市| 阳曲县| 始兴县| 永和县| 福州市| 盐源县| 肥东县| 崇明县| 西城区| 同江市| 吉林省| 濮阳县| 文登市| 浏阳市| 池州市| 湖州市| 东城区| 噶尔县| 湖南省| 驻马店市| 大足县| 吉安市| 温州市| 天津市| 扎兰屯市| 田阳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