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報告(2020)
- 李鑒修 李龍 王彥坤 康振海
- 1415字
- 2021-04-23 18:09:55
三 《河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主要內容及簡要分析
《條例》找準了地方立法與促進社會文明的結合點,抓住了文明行為促進的重點、難點與關鍵點,以道德為基礎,以道德為底線,作出了許多制度設計與創新,共有五章五十二條,分為總則、規范與鼓勵、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附則等內容。《條例》既包括宏觀上的價值引導,又有具體的行為規范,既概括了普遍性問題,又吸收了新的社會問題,為文明創建工作提供立法引領和立法保障,避免了陷入道德法律化誤區。《條例》實行了更加有利于文明行為促進的制度安排,形成了更加有利于文明行為促進的制度合力,以法律的強制力倒逼提升文明高度,對于推動文明河北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第一章“總則”中,確定了立法目的、適用范圍、基本原則、協調機構、相關部門職責、基層職責、公民參與等內容,旨在明確相關部門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的職責與任務,發揮社會各類主體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的作用。如規定了作為個體的公民有勸阻、制止、投訴、舉報不文明行為,對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有提出意見和建議的義務。
第二章“規范與鼓勵”,首先進行了概括規定,提出了文明行為總體要求,規定“公民應當熱愛祖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弘揚家庭美德,提升個人品德,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公序良俗及其他文明行為規范”。又對文明行為的內涵、外延、種類作了界定,具體包括公共秩序文明行為、公共環境文明行為、鄉村文明行為、公共交通文明行為、社區文明行為、旅游文明行為、網絡文明行為、就醫文明行為、職業文明行為、家風文明、個人生活文明行為11種文明,確定了公民應當遵守的文明行為基本規范。明確了對見義勇為、醫學無償捐獻、慈善活動、志愿服務等文明行為的鼓勵與促進,把對見義勇為人員的獎勵和保護提高到了法規層面。
第三章“保障與監督”,對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職責分工作出了明確規定,明確了通過文明創建、獎勵與優待、社會共治等推動開展文明促進工作,制止損害公共生活的不文明行為;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設施保障,科學規劃設計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細化和做實文明促進工作的具體措施,客運窗口、服務窗口、旅游經營者等的保障職責,通過教育引導、人大監督、輿論監督、公布曝光、投訴舉報、信用管理等推進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例如,將受到縣級以上表彰的文明行為納入信用信息管理平臺;確立了不文明行為的通報、曝光制度,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向所在單位、居住社區或者社會通報情節嚴重、社會影響惡劣的不文明行為,媒體曝光不文明現象。
第四章“法律責任”,規定了失德行為的懲戒措施,詳細列出予以懲戒的負面清單。明確了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的法律責任;明確了不文明養犬,高空拋物,影響公共環境,隨意堆放,吸煙,侵害勸阻人、投訴人、舉報人等行為的罰則,即罰款等行政處罰措施;還規定了從輕、減輕處罰的情況。如出戶遛狗不拴繩,攜帶導盲犬以外的犬只進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處警告,并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在禁止吸煙的場所或區域吸煙,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50元罰款,如果拒不改正,處200元的罰款。由于法律條文本身的固定性,且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條例》也不能準確預知其所要規范的所有可能的情形,為了保持《條例》的相對穩定性,處罰文明失范現象,《條例》設計了兜底性條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