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 《澳門基本法結構(草案)》的特點

(一)《澳門基本法》結構具有憲制性法律的形式和內容

《澳門基本法》作為一部憲制性法律,在法律文本的結構方面既有憲制性法律的形式,如序言、總則、居民的權利和義務、政治體制、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對外事務、基本法的解釋和修改等,也有憲制性法律應有的內容,如特別行政區基本制度,包括“一國兩制”下的“一國”與“兩制”的關系、中央與特區的關系,中央管治權與特區自治權的關系,特區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的職權和關系等。所以,《澳門基本法》的結構符合憲制性法律的基本要求,涵蓋了“一國兩制”下特別行政區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各項基本制度,結構是合理的。

(二)《澳門基本法》結構體現了“一國兩制”的邏輯

《澳門基本法》從三個層次展開“一國兩制”的邏輯。第一個層次是以“一國”為起點,規范“一國”與“兩制”關系,明確特區的基本制度。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全國人大授權特區高度自治,“澳人治澳”,保留原有制度,包括經濟社會制度,權利和自由制度,行政、立法、司法的政治制度等。第二個層次是以中央管治權為起點,明確中央領導特區、行使對特區的管治權,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如行政長官由中央任命,基本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最終解釋,對特區的行政權、立法權與司法權進行監督。第三個層次是以行政長官對中央負責和特區負責為起點,規定行政長官在特區體制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行政與立法的關系,以及其他的具體制度,包括規范居民權利和義務的制度與經濟、文化與社會制度等。所以,《澳門基本法》結構符合“一國兩制”的原則。

(三)《澳門基本法》結構體現了中央管治權的要求

特區的政治體制是基本法的一個次結構,如何安排這個次結構,直接影響“一國兩制”的實施,影響基本法結構的穩定。這個次結構為什么確定行政主導而不是立法主導?除了回歸前港澳的政治體制是總督制不是立法主導外,更重要的是“一國兩制”下中央對特區進行管治,需要特區對中央負責。誰能對中央負責?只有中央任命的行政長官才能做到。所以,這決定行政長官必須是特區政治體制的核心,發揮主導作用。這樣將行政長官規定在“政治體制”第一節順理成章,凸顯了行政長官在特區政治體制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從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而不是立法主導,行政長官、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前后順序安排的討論中,可以看到對特區政治體制是行政主導還是立法主導從一開始就有爭論。但是,經過討論,基本法結構還是采用了行政主導的制度安排。所以,特區行政、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安排也是符合“一國兩制”的要求的。


[1]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5頁。

[2]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5頁。

[3]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6頁。

[4]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6頁。

[5]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25頁。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結構(草案)起草小組成員名單(按姓氏筆畫為序):劉焯華、許崇德、肖蔚云、吳榮恪、吳建璠、胡厚誠、黃漢強、魯平;召集人:魯平、胡厚誠。

[6]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34頁。

[7]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31頁。

[8] 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文件匯編》,第31~3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恩平市| 柳州市| 镇原县| 格尔木市| 宾川县| 加查县| 竹北市| 芷江| 杭锦旗| 嵊州市| 永顺县| 新干县| 安乡县| 北流市| 海安县| 富宁县| 光泽县| 左贡县| 克山县| 达日县| 屏边| 湘潭县| 华亭县| 武安市| 分宜县| 湖南省| 贡嘎县| 建瓯市| 潼关县| 隆尧县| 大埔区| 兴城市| 柘城县| 平顶山市| 咸丰县| 襄垣县| 郧西县| 准格尔旗| 福州市| 长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