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文獻回顧

就本書涉及的主要研究內容而言,對國內外相關研究可做如下簡要評述。

1.關于貧困視角的研究

從歷史的角度看,貧困研究先后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視角,它們在對貧困的界定和分析等方面存在范式性差異(劉敏,2009)。

一是經濟視角,主要從經濟層面定義貧困,其核心是認為貧困是經濟剝奪或物質匱乏,表現為收入、消費或福利水平低于一定的水準(馬丁·瑞沃林,2005)。

二是能力視角,認為貧困是基本生存能力與發展能力的缺乏(阿馬蒂亞·森,2001;讓·德雷茲、阿瑪蒂亞·森,2006)。能力視角不停留于構建收入、消費和福利等經濟指標,而是試圖分析貧困背后的深層次能力不足問題,并認為這些才是導致貧困的決定性因素(烏德亞·瓦爾格,2003)。

三是社會視角,引入社會排斥的概念,把貧困研究從經濟領域引入一個更為廣闊的政治和社會領域,認為貧困不僅指收入不足、能力不足,還意味著在勞動力市場、政治參與、社會關系等方面遭受社會排斥,無法享有正當的權利和機會(Gordon,D.et al.,2000)。從經濟視角到社會視角的轉變,是一個歷史性變化,標志著貧困研究從靜態到動態、從單維到多維、從注重分配到注重社會權利關系的轉變(Saraceno,C.,1997:145)。

2.關于扶貧模式的研究

從貧困治理的方式看,扶貧政策經歷了從物質資本救助式扶貧到人力資本開發式扶貧進而到社會資本參與式扶貧的范式發展過程(劉敏,2013)。

在早期,貧困問題被看作一種經濟匱乏,因而扶貧的關鍵是對貧困者進行物質救助。這種扶貧方式屬于救助式扶貧體制,由政府主導,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財政撥款或補貼,強調對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007)。

20世紀60年代以后,開發式扶貧逐漸興起。這種扶貧方式強調開發貧困地區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本,通過發展教育、培訓、技術、就業等綜合配套政策,使其形成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楊團、孫炳耀,2005;王國良,2005)。

20世紀90年代以后,參與式扶貧方式應運而生,它強調政府、市場、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簡稱為NPO,一般譯為“非營利組織”)、社區和貧困者共同參與扶貧,提升貧困者的自主性和社會資本(Blanca Moreno-Dodson,2006)。90年代末期以后,中國開始重視參與式扶貧戰略,在一些地區實施由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扶貧開發項目(李小云,2005;周大鳴、秦紅增,2005;陳思堂,2012;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國際扶貧中心,2014)。

3.關于社會資本量度的研究

國內外學術界對于社會資本的概念界定及測量方法向來是見仁見智。盡管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社會資本概念進行了不同的界定,但大多數學者承認,社會資本存在兩個不同的基本分析層次。

一是個體社會資本,它是個人可獲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會網絡中的資源,屬于個人物品(private goods)。二是集體社會資本,它是一個組織、群體、社區甚至整個社會所擁有的集體資源,包括信任、網絡和互惠等,屬于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作為社會資本的兩個基本分析層次,個體社會資本與集體社會資本在概念界定、測量方法等方面大相徑庭。本書采取后一種分析層次,借鑒普特南等人的范式,將社會資本視為社區或群體層次的特征,將其界定為特定社區或群體所共享的社會關系網絡,包括信任、互助和網絡等要素,其能夠為群體成員提供社會支持。

4.關于社會資本緩貧效應的研究

國外許多研究表明,社會資本對于貧困緩解具有重要意義。武考克發現,如果一個地區擁有較多的社會資本,那么它更容易克服貧困問題(Michael Woolcock,1998,2001)。納拉揚和格魯特爾特等人發現,社會資本能顯著提升貧困家庭的整體福利(Narayan,D.and Pritchett,L.,1997;Deepa Narayan,1999;Christian Grootaert,2001)。莫里斯的研究表明,社會資本是扶貧的關鍵變量,社會資本越豐富,扶貧的效果就越好(Matthew Morris,1998)。艾沙姆等人的研究表明,社會資本有助于增進農民的集體合作,提升農民資產總值(艾沙姆、卡科內,2004)。

國內也有研究驗證了社會資本的扶貧作用。有研究者指出,社會資本是影響扶貧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夠為貧困人口拓展社會支持網(鄭志龍,2007;王朝明等,2009)。一些研究發現,社會資本能夠顯著改善貧困者的經濟狀況,不僅能緩解經濟貧困,亦能緩解社會排斥,提升貧困者參與經濟、融入社會的能力(梁檸欣,2009,2012;劉敏,2013;王朝明,2013)。

5.關于社會資本扶貧應用的研究

20世紀90年代以后,投資社會資本,推動官商民共同扶貧,成為全球扶貧的重要政策(世界銀行,2001;安東尼·哈爾、詹姆斯·梅志里,2006)。世界銀行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大力倡導對貧困地區的社會資本建設,將發展社會資本作為緩解貧困的重要策略(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2)。亞洲開發銀行認為,幫助窮人營造社會資本對于他們擺脫貧困、融入社會具有關鍵作用(亞洲開發銀行,2003a)。

在上述國際組織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社會資本扶貧開發政策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經濟體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例如,巴西政府在全國推行“團結社區”(Comunidade Solidária)計劃,印度自20世紀90年代起推行“社區經濟發展計劃”(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中國內地試點“社區主導型發展”(Community Drived Development),中國香港地區通過“社區投資共享基金”(Community Investment and Inclusion Fund)資助社區本位的社會資本建設計劃。

6.已有研究的盲點問題

社會資本的緩貧效應得到了廣泛認同,但對于社會資本為何能緩解貧困、如何投資社會資本等問題,已有研究還存在一些盲點問題有待改進。

一是理論依據不足。雖然學術界普遍認可社會資本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但對于社會資本導向型扶貧模式的理論依據和政策應用,尚缺乏專門而系統的研究。

二是因果機制不明。雖然國內外很多研究證明了社會資本的緩貧效應,但是很少有研究充分解釋社會資本的生成原因以及社會資本緩貧的因果機制。

三是政策工具不足。與物質資本扶貧、人力資本扶貧的范式相比,社會資本扶貧范式的一個突出缺陷是政策可操作性不強,抽象的理論和概念難以落地為操作性和可行性強的政策“工具箱”。不同于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具有比較統一的定義,社會資本的概念缺乏準確、統一的定義并且在不同層次廣泛應用于跨學科領域的研究,這種局面增加了把社會資本理論操作化為具體政策工具的難度。雖然國內外學術界廣泛認可社會資本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但對于如何通過社會政策投資社會資本、如何通過投資社會資本進行扶貧開發的問題卻見仁見智,很少有人就此提出明確有效、操作性強的政策工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会东县| 鹰潭市| 双牌县| 蒙阴县| 靖边县| 丽水市| 美姑县| 安义县| 凤翔县| 陈巴尔虎旗| 斗六市| 高碑店市| 芦溪县| 常宁市| 财经| 淮北市| 卢氏县| 连城县| 平湖市| 大庆市| 庆元县| 专栏| 永昌县| 湄潭县| 高陵县| 昌宁县| 富宁县| 扎囊县| 永川市| 襄城县| 姜堰市| 图木舒克市| 榆社县| 铜陵市| 浙江省| 慈溪市| 肇源县| 布拖县| 乌拉特后旗| 嵩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