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資本導向型扶貧模式及其政策應用
- 劉敏
- 1279字
- 2021-04-29 18:25:47
一 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以后,社會資本的概念日益引起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被引入對經濟增長、政治績效和社會發展等跨學科領域的研究中,不僅在理論上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分析概念之一,也在實踐上被視為促進社會發展、解決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Peter Evans,1997)。
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社會資本對于緩解貧困問題具有重要作用,一個地區如果擁有較多的社會資本,即內部擁有較緊密的社會網絡,并且居民之間具有較高程度的信任、互助和合作,那么它更容易克服貧困問題(邁克爾·武考克,2000)。由于社會資本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不斷凸顯,投資社會資本、促進社會融入也成為新時期全球扶貧開發的重要目標(Christian Grootaert,2001;Cindy F.Malvicini & Anne T.Sweetser,2003)。
從1996年起,世界銀行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一系列社會資本研究計劃,大力倡導對貧困地區的社會資本建設,將投資社會資本作為促進扶貧開發的重要手段(羅家德,2005:55)。在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大力推廣下,以社會資本建設、社區主導型發展、參與式扶貧為特色的新型扶貧開發政策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扶貧開發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Cornelias Ncube,2005;Blanca Moreno-Dodson,2006;Widjajanti I.Suharyo et al.,2006,2009)。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積極借鑒這種新型扶貧開發模式的理念,推行了一系列社區發展計劃和社區本位的扶貧開發計劃,例如,巴西推廣社區本位(Community-based Approaches)的扶貧開發計劃,印度推行“社區經濟發展計劃”(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大力促進貧困社區的參與式發展和社會資本建設(Miguel Darcy de Oliveira,2002)。
社會資本在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廣泛關注,加強貧困社區和貧困人口的社會資本建設成為全球扶貧開發的重要戰略。但在中國,無論是國家政策還是學術研究,社會資本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都未引起足夠關注。
第一,就國家政策而言,長期以來,中國的扶貧開發政策主要致力于改善貧困人口的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狀況,對社會資本的投入較少。
第二,就學術研究而言,社會資本在中國被廣泛應用于跨學科研究,但專門運用社會資本理論系統考察貧困問題的研究不多。
社會資本在扶貧開發中有何作用?它能為貧困群體提供哪些方面的幫助與支持?如何運用社會政策工具投資社會資本?如何將運用社會資本進行扶貧開發的國際經驗應用于中國扶貧政策?對于這些問題,目前國內專門和系統的理論研究和政策應用尚不多見,在很多方面依然處于探索階段。
本書采取文獻研究、實地研究和個案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探討社會資本導向型扶貧模式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并以中國政府與世界銀行合作開展的“中國貧困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項目”和中國香港“社區投資共享基金”為典型案例,揭示社會資本的緩貧效應及其影響機制,考察社會資本扶貧開發的政策模式、政策工具及經驗啟示,探討社會資本導向型扶貧模式及其在中國扶貧開發領域的政策應用。本書希冀為廓清和推廣社會資本導向型扶貧模式做些拋磚引玉的工作:一是通過系統研究社會資本導向型扶貧的理論模式和學理依據,為學術界開展更多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二是通過深入考察社會資本扶貧開發的政策模式和經驗啟示,為政策界開展更多這方面的探索提供政策參考。
- 數智化:數字政府、數字經濟與數字社會大融合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 探索與研究: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研究報告.2014-2015(上下冊)
- 中國夢經濟目標及實現路徑研究
- 2020走向全面小康社會:“十三五”規劃研究報告
- 郎咸平說: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
- “一帶一路”經濟走廊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機理與功能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系列·智庫報告)
- 地方政府債務與企業財務行為:理論經驗與實踐證據
- 聚變:產業轉型升級的C3模式:中衛體系經驗與大陸實踐
- 中國改革開放與發展實踐叢書:中國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實踐
- 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22)
- 中國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戶經營模式研究
- 中國領先一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
- 國家戰略與政府治理現代化
- 中國關鍵: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