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薩市東嘎鎮的發展與變遷
- 多慶
- 2490字
- 2021-04-23 12:53:24
二 銳意進取鑄就輝煌
堆龍德慶縣教育工作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創辦人民放心滿意的教育,教育事業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全縣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到處呈現出“書聲瑯瑯滿校園”的喜人景象。先后獲得全國民族教育先進縣、全區教育督導工作先進集體、拉薩市教育綜合水平先進單位、師資隊伍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
每年都利用暑期、農閑時間開辦掃盲培訓班,全縣青壯年文盲率持續下降,人民群眾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高。
兩基工作成效顯著。長期以來,為提高全縣人民群眾的整體素質,為保障全縣適齡青少年受教育的權利,縣委、縣政府把“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先后制定了多項制度,堅持不懈地開展掃盲工作,每年高質量完成掃盲任務800人;針對堆龍德慶屬于農牧區、城郊型的特殊縣情,“兩基”鞏固工作難度大、任務重,建立了防輟學控流失“雙線目標責任制”,把控輟任務落實到了鄉、村、學校,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堅持“以縣為主,分級管理”原則,繼續強化政府行為,持續增加教育投入,讓農牧民充分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僅2013~2015年縣財政投入教育經費分別為650萬元、1150萬元、1468萬元,極大地滿足了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基礎教育成果顯著。以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質量為重點,通過多項措施進一步鞏固“普九”成果,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由1959年的不足10%提高到2015年的99.77%,鞏固率也達到99.80%,初中入學率達到98.55%,鞏固率達到99.10%。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重點加強學校管理,大力發揮教研室的功能,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不斷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教育質量穩步提高,中考、內地西藏班考試各項指標近幾年一直處于拉薩市七縣(區)前列,1985~2015年累計為內地西藏班輸送1200多名優秀學生,為社會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各類優秀人才。
辦學實力不斷提高。全縣緊緊抓住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和農村寄宿制建設工程,大力實施寄宿制初中學校建設和鄉鎮規范化小學建設,在爭取國家投資的同時,每年都從縣財政投入教育的部分拿出大量資金加大對校園環境的改造和教學設備添置的力度,經過不斷努力,全縣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達到自治區二類標準,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教育事業正向均衡發展的方向邁進。為適應新的教育發展需求,自治區于“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寄宿制學校布局調整,這無疑是擴大辦學規模、改善辦學條件的歷史機遇。2009年國家投資2240萬元改擴建全縣6所學校,在“十一五”末、“十二五”初完成布局調整任務,讓學校的功能更加完善,讓廣大農牧民子女都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隊伍素質整體提高。經過多年努力,全縣培養出一支以民族教師為主,政治過硬、結構合理、數量穩定的教師隊伍。分步驟地組織教師輪訓,幾年來共培訓教師上百人次,全縣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98.14%和98.55%。加大了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培養力度,實行教師輪崗制度,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為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為一線教師解決誤餐補助、崗位津貼和超課補助,每年都對優秀教師進行大力表彰,對生活困難的教師給予慰問。這些以人為本的管理措施,激發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涌現出了一批批忠于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教師代表。
德育工作深入推進。以德育工作為抓手,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核心問題,切實將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牢牢占領社會主義教育陣地,在青少年學生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大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在德育實施中,注重學科滲透、全員參與、過程育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和新舊西藏對比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夯實了反分裂斗爭的根基,在反分裂斗爭中不斷贏得主動。
惠民政策大力實施。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注重突出民生。主要是嚴格執行包吃、包住、包穿的“三包”政策,全面落實“兩免”政策,加大對進城務工和外來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保障力度。不斷完善教育資助機制,從2006年起,對全縣農牧民子女在校大學生、非義務教育階段高中生發放困難補助,這一政策實施以來,2006~2008年,縣財政投入達200余萬元。2009年,加大了對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助學力度,用于獎勵、資助的金額近100萬元。
教育援藏力度加大。在對口援藏單位北京市石景山區的高度重視下,在歷屆援藏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堆龍德慶縣援藏援教工作碩果累累,項目援教和智力援教都取得可喜成果。2005年以來,先后援建桑木村校、京漢希望小學、北京豐臺小學改擴建、縣兒童文化園改擴建等項目,投資達650萬元。與此同時,智力援教力度不斷加大,已多次組織校領導及骨干教師前往對口援藏地區進行學習培訓,這些培訓教師在內地開闊了眼界,帶回了內地學校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教學理念,極大地推動了全縣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職業教育發展良好。1998年自治區實施農牧區義務教育綜合改革,堆龍德慶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圍繞“服務地方經濟”這一主題,堅持“三教統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取得顯著成效。以縣中學為龍頭,職業教育實行一校掛兩牌,有計劃地開辦職教班,對在校生及社會青年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2002年以來,由縣政府每年撥付職教經費10萬元,市教體局撥付專項經費10萬元,用于發展職業教育,多年來,已培養了數百名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了就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遠程教育發展迅速。堆龍德慶縣是西部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示范縣,全縣完小以上學校都建有現代遠程教育接受系統,系統利用良好,在教師培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07年教育部部長周濟蒞臨堆龍德慶縣指導遠程教育工作時給予了充分肯定。西部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實施,讓全縣農牧區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有力地促進義務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各級各類學校和群眾性體育場地的體育設施不斷完善,縣政府對于體育場地建設及體育設施的投入也在增加;體育活動豐富多彩,縣內大量組織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學生體育運動、單位體育活動和群眾性體育活動隨處可見;體育成績令人欣喜,多次組織學生、單位職工、農牧民群眾參加區、市、縣各類賽事,并取得了很好的名次,體育成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