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農與農業的藝術:恰亞諾夫主義宣言
- (荷)揚·杜威·范德普勒格
- 588字
- 2021-05-11 18:12:26
第二章 恰亞諾夫理論中的兩個主要平衡
這一章展示的是對小農農場和小農家庭的微觀分析。這絕非否認宏觀層面的重要性和相關性,事實恰恰相反。但是,我們有充分理由將微觀層面(也就是個體小農農場和小農家庭)置于分析的核心位置。首先,宏觀層面的很多矛盾、關系和趨勢在微觀層面有呈現,而且往往以最真實的形式表現出來(Mitchell 2002)。其次,抗爭和變遷的種子正是在微觀層面生根、萌芽。最后,農政研究(agrarian studies)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它往往只注重“宏觀原因”和“宏觀結果”之間的直接關聯,它所采用的學術理路嚴重忽視了微觀層面。其實所有的趨勢、預測、價格關系、農業政策的變化或者任何其他宏觀因素,都是在微觀層面被農民(以及其他行動者)主動地理解、轉化成一系列行動,從而形成了我們實際看到的宏觀結果。這就像一個過濾過程,來自宏觀層面的刺激因素(價格、政策等)總是要經過微觀層面行動者的調試和過濾。如果不了解這些行動者的邏輯,就不可能理解或預測宏觀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和結果。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就是“反向供給曲線”(inverted supply curve)[1]。恰亞諾夫意識到這一方法論缺陷存在的危險:“要想弄清一般性的經濟過程……我們自己必須充分闡明經濟機器(也就是小農農場)[2]的運轉機制。這一運轉機制在國民經濟因素的壓力影響下組織起一個有效的生產過程,并與其他類似的運轉機制一起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Chayanov 1966:120)這一方法論取向使恰亞諾夫避免了決定論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