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主要成就

改革開放40年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奮斗,寧夏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改變了城鄉面貌。

(一)貧困發生率降低,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在精準、穩定、可持續上下功夫,貧困程度大幅降低。至2017年年底,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村由2013年的1100個減少到249個,貧困人口從101.5萬下降到23.9萬,貧困發生率由22.9%下降到6%,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56元增長到8347元,年均增長11.4%,貧困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貧困地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二)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不懈地加強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一是大力加強水利建設。先后建成了固海揚水擴灌工程、陜甘寧鹽環定揚黃工程、紅寺堡扶貧揚黃工程、長城源引水灌溉兼人畜飲水工程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及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小型水利建設項目。二是大力實施農村飲水項目,推廣窖水節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農民收入,還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改革開放40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圍繞培育、壯大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延長產業鏈條,不斷創新完善產業發展激勵引導機制,形成了扶持貧困地區產業化發展的框架體系。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寧夏地理標志、飲譽中外的紅色枸杞產業,國內外公認的全球最佳的葡萄及葡萄酒釀造產業、馬鈴薯產業、園藝產業、紅棗產業、優質牧草產業、道地中藥材產業等。

(四)各項社會事業較快發展,貧困人口精神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40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民生及社會事業的投入力度,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一是加強了對農村貧困人口文化知識和實用技術的教育培訓,解決了農民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二是全面建立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了應保盡保。三是農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五)生態環境建設明顯加強,生態環境恢復成效顯著

40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不懈地加強貧困地區的生態建設,從停止生態破壞、植樹造林到建設國家“生態環境重點治理縣”,從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到實施百萬生態移民工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六)“大扶貧”格局初步形成,擺脫貧困的框架逐步完善

在扶貧實踐中,自治區黨委、政府不斷深化認識,完善扶貧機制,探索扶貧模式,逐步探索形成了國務院專項資金幫扶、國家機關(企業)結隊幫扶、閩寧對口幫扶、區內定點幫扶、行業幫扶等多種扶貧形式,形成了“專項扶貧、社會扶貧、行業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大格局,走出了一條適合并具有寧夏特色的脫貧致富之路。

(七)建立和規范了資金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為了提高扶貧專項資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率,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后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專項資金監督管理辦法》等規范文件,逐步建立和規范了扶貧資金管理的制度與辦法,有效防止了扶貧資金錯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扶貧資金的效用,增強了扶貧資金管理的執行力,也有效預防了扶貧領域的腐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香港 | 北安市| 化德县| 青浦区| 太仓市| 余江县| 浙江省| 五常市| 吉水县| 香港 | 扎赉特旗| 成都市| 彝良县| 桦南县| 民勤县| 衡南县| 黎城县| 望城县| 丰台区| 宜州市| 吉林省| 威远县| 泰州市| 鄂温| 庆元县| 寿光市| 孟村| 神池县| 大方县| 甘德县| 巴彦县| 富锦市| 乐清市| 靖西县| 麻城市| 镇远县| 德阳市| 万宁市| 湘潭县|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