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基本經驗

(一)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深化對區情的認識

深化對全區自然環境稟賦的認識,是搞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不斷深化對區情的認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關于寧夏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與思路,“抓生態就是抓發展”“讓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寧夏最大優勢”以及“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等成為全社會共識。在不斷深化對區情認識的基礎上,寧夏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環境與資源保護,逐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寧夏實際和特點的發展路子,形成了山、川、沙三大板塊的治理格局和堅持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治理思路,逐步確立了全區生態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攻方向。

(二)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以人為本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堅持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結合起來,把扶貧開發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大力實施生態移民,控制和治理環境污染,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努力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實現了人與環境良性互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三)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和科學確立生態立區戰略,堅持不懈地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轉變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在不斷總結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等社會共識,環保優先、生態立區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總戰略和總要求,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和生態治理修復工程,推進重點流域、湖泊、綠洲水污染防治,加大沙漠治理力度,加強自然保護區、綠洲外圍防護林、濕地建設;實施目標責任制,嚴格控制總量排放,加強工業園區、工業集中區污染治理。實踐證明,轉變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治本之策。

(四)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

改革創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不竭動力。改革開放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深化改革,破除不合理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生態建設和保護的體制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堅持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水權制度等改革,逐步確立“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建立生態破壞限期恢復治理制度,破解了生態建設中的諸多難題。同時,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探索建立了政府統一領導、財政歸口管理、行業專家支持、社會群眾參與、自我約束嚴格、報賬支付簡潔、檢查監測有力的項目管理模式,得到了財政部、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高度評價,被稱為“寧夏模式”。

(五)要堅持以重點工程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臺階

以重點工程為抓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以來,寧夏黨委、政府搶抓國家實施“三西”農業建設、西部大開發等歷史機遇,堅持走以大工程帶動大發展的路子,加快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六個百萬畝”、黃河金岸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生態工程,以改革促發展,以項目興產業,提升了林業產業化水平,有效遏制了寧夏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建設了國家西部生態屏障,實現了資源增長、林業增效、生態良好,為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保障。

(六)要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不斷凝聚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

政府主導和全社會廣泛參與、開展國際合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懈動力。改革開放以來,寧夏堅持政府主導,把生態保護與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安排、統一部署;合理調整產業結構,規劃生態產業,著力發展寧夏特色的優勢產業。同時,在實踐中,還形成了政府、企業、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的機制,有效地調動了全社會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大力開展國際合作也是一條重要經驗。多年來,在重點風沙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過程中,廣泛開展國際合作項目,加強了與聯合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合作,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也促進了寧夏的對外開放。

黨的十九大對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等新論斷,并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目標,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寧夏在實施生態立區戰略上,更加注重解決深層次的根源問題,更加注重采取針對性強的政策和措施。具體來講,有4個方面:

一是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引導各級干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解決思想認識這個“總開關”問題。要教育干部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二是堅定不移地推進綠色轉型,抓住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這個“牛鼻子”,加快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要加快推進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嚴格限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產業,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等產業,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生態經濟體系,實現綠色發展、產城融合、人水和諧。

三是著力構筑西北生態安全屏障,把山水田林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實施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要開展黃河母親河保護,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生態屏障建設,河湖全域化、系統化、綜合化治理,荒山荒漠、平原綠洲、城鄉通道造林綠化等五大行動,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行動,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四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通過改革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軌道。要嚴格落實空間規劃,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建立生態立區的法治保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虹口区| 建宁县| 大化| 玉龙| 昭觉县| 民勤县| 阿瓦提县| 深水埗区| 巴中市| 白水县| 新兴县| 英山县| 曲阜市| 灵山县| 武穴市| 怀安县| 澳门| 台州市| 梅河口市| 大庆市| 临江市| 福海县| 枞阳县| 广西| 抚远县| 朝阳县| 雅江县| 延寿县| 从江县| 巢湖市| 应城市| 安西县| 浦城县| 江津市| 永和县| 丹阳市| 闽侯县| 林口县| 庄河市|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