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新聞的要素:“六何”

關于新聞要素的討論,長期以來,“五要素說”一直占著主導地位。“新聞五要素說”是流傳很廣、時間很久,影響也很大的一種學說。“新聞五要素”也叫五個W,強調每條消息要寫出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物)、what(事情)、why(為什么)五個基本內容。因為這五個要素的每個英文單詞,都以“W”字母開頭,習慣上把新聞五要素簡稱為五個W。

新聞五要素最早是在19世紀80年代因美聯社記者約翰·唐寧寫的一條消息而得名,這條消息的導語中,五個W俱全。導語全文是:

薩莫亞·阿庇比3月30日電:南太平洋沿岸有史以來最猛烈、破壞性最大的風暴,于3月16日、17日橫掃薩莫亞群島。結果,有六條戰艦和十條其他船只要么被掀到港口附近的珊瑚礁上摔得粉身碎骨,要么被掀到阿庇亞小城的海灘上擱淺。與此同時,美國和德國的142名海軍官兵有的葬身珊瑚礁上,有的則在遠離家鄉萬里的無名墓地上,為自己找到了永遠安息的場所。(黎信《短新聞是現代化的必然結果》)

這條消息的導語寫出了時間——3月16日、17日;地點——薩莫亞群島;人物——美國和德國的戰艦及船只上的官兵;事情——六條戰艦和其他十多條船只損壞、142名海軍官兵喪生;為什么——遭受南太平洋有史以來最猛烈的風暴的襲擊。約翰·唐寧所發的這條消息得到美聯社的稱贊。該社隨即要求各地記者以此為楷模編發消息。此后,西方新聞學中也一直將這條消息奉為新聞五要素的經典之作。經過長期的實踐,按照新聞五要素的要求進行寫作,這種消息完整、準確,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滿足讀者渴知新聞的要求。后來,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人認為“五個W”還應加上一個“W”,即加上如何發生(如何)這個要素,這樣就更加完整和準確,這就是后來所說的新聞“六要素”。即分為事件(何事)、當事人(何人)、時間(何時)、地點(何地)、原因(何因)和如何發生(如何),簡稱“六何”(what,who,when,where,why,how)。認為通常情況下,無論什么消息體裁都應該具備這六要素。但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事實上,在實踐中并不是每條消息都必須全部具備了這“六要素”,才能夠把發生的新聞事實描述清楚,有時一篇消息里,只有三要素、四要素也是能夠把事實說清楚的;反過來,有時一篇消息里,如果在具備了“六要素”后,依然還沒有把事實說清楚,再加上一個要素或兩個要素也未嘗不可,只要能夠把發生的事實說清楚就行了。

(1992年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义市| 宿州市| 藁城市| 崇阳县| 东阿县| 龙江县| 吴忠市| 鹿邑县| 辛集市| 台湾省| 衡东县| 张家口市| 连州市| 文成县| 揭阳市| 阜平县| 新郑市| 清镇市| 漳州市| 四川省| 古丈县| 夏河县| 阿荣旗| 湖北省| 吉安县| 汝南县| 建瓯市| 枞阳县| 南阳市| 咸阳市| 阿克陶县| 修文县| 乐业县| 江西省| 青冈县| 南澳县| 沁源县| 长葛市| 郸城县| 阳原县|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