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新聞定義的論爭
- 新聞記憶:新聞實踐與理論探索
- 農文成
- 2282字
- 2021-04-25 17:02:20
“新聞”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在《新唐書》?!缎绿茣酚涊d,唐初神龍年間(公元705年前后),有一位叫孫處玄的文人說:“嘗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蔽鞣匠霈F“新聞”一詞是在15世紀。1423年,蘇格蘭詹姆士第一個使用此詞:“我把可喜的新聞帶給你。”新聞產生于人們在社會活動中了解和溝通情況的需要,具有憑借事實傳播一定思想觀點以影響輿論的作用。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各種社會集團和各種政治力量都利用新聞作為自己的宣傳手段,為推行自己的思想、方針與政策服務,以達到在群眾中擴大政治影響的目的?,F代新聞學認為,在對新聞事實的狀態和本質迅捷地進行報道的形式和作品這個意義上,新聞概念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新聞,指的是消息形式的新聞作品;廣義的新聞是指包括消息、通訊、評論、調查報告等所有的新聞形式及作品,消息是其中最主要的品種;廣義的新聞是在狹義的新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新聞按內容分,有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軍事新聞、法律新聞、民族新聞等;按地區分,有國際新聞、國內新聞、地方新聞等;按性質分,有動態新聞、綜合新聞、解釋性新聞、經驗性新聞、非事件性新聞等等。
關于新聞的定義,長期以來由于所處的時代和所站的立場不同,一直各有各的理解和解釋。在西方,關于新聞的定義基本上反映了做出這些定義的時代特征。在對新聞的內涵及其理解上,他們認為,人們大都著眼的是興趣,對于新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是人類不可抑制的天性。報道使人感興趣的新事物,就是新聞。從興趣和好奇心出發,甚至認為只有反常的、不幸的事物才是新聞。西方有一句格言,就表達了這樣的思想:“不好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泵绹瞬槔锼埂み_納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紐約太陽報》期間,他說,新聞是社會大多數人感興趣,而且在此以前從未對它注意過的那些事情。達納手下的一個編輯據此提出了經典性的新聞定義:“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惫芬瞬皇切侣?,因為這是正常的,人咬狗才是新聞,因為這是反常的。另外一個新聞的典型定義是美國人斯坦利·瓦利克爾提出來的。斯坦利·瓦利克爾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做過《紐約先驅論壇報》的采編主任。他說,新聞建立在三個“W”的基礎上:“婦女(women)、金錢(wampum)和壞事(wrongdoing)。”因此,他認為,新聞應該同這些事情有關,性、錢和犯罪——這些,是人們(男子)遮遮掩掩想要知道的東西。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廣播公司《晚間新聞》節目的責任編輯阿夫·威斯蒂說,美國人要求新聞回答下列問題: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嗎?如果它們是安全的,那么在剛剛過去的這24小時內發生了什么事情能夠使他們處于更好的境地?從以上不同時期對新聞所作的定義來看,衡量新聞的尺度是隨著社會的變化發展而發生變化的。
關于新聞的定義,古今中外還有種種不同說法和論爭,舉數例如下。
國外:
能讓女人喊一聲“啊呀我的天呀”的東西,就是新聞。
凡是市新聞組長認為是新聞的東西,就是新聞。
新聞包括一切為人們所普遍關心的新近活動。
為大批讀者感興趣的、以事實或思想為根據所進行及時、準確的報道,就是新聞。
新聞是以事件、事實或意見為基礎的及時報道。
新聞可以確定為任何可以引起大多數讀者興趣的任何準確的事件或思想。
新聞是對那些使相當多的人感興趣的事件、事實和觀點的及時報道。
新聞是最近發生的,能引人品味的事實。
新聞是最近報道的事情。
國內:
新聞者,乃多數閱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實也。
新聞是迅速報告大多數人最喜歡注意的近事。
新聞者,使人人引起興趣之發生事件也。
為大眾所應知、所欲知而得時宜的事實,就是新聞。
凡世界上新發生的新發現的與人類生存有關的事實和現象,都是新聞。
新聞是一種新的重要的事實。
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實。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有社會意義的事實的報道和評論。
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是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播。
……
從以上關于新聞定義的種種說法來看,國內外對于新聞的定義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甘惜分同志還認為,給新聞下定義時,著眼點不應是一般的定義,而是特殊地給新聞機構發布的新聞下一個特定的定義,也就是說給報紙、廣播、電視中的新聞這一體裁下一個特定的定義,認為,恰當的新聞定義應該是:新聞是報道或述評最新的重要事實的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指出這個定義與以往常見的新聞的定義不同點在于:一是增加了“述評”二字,這里的述評不是說在新聞報道中大發議論,發議論是評論文的事。所謂述評是指在選擇事實和解釋事實時的政治傾向,是指無形的意見。二是“重要事實”,是值得向人們傳播的,引起人們重視的事實,而不是任何無關緊要的小事。三是目的是為了“影響輿論”,這是現代新聞報道的根本作用。四是指出了新聞是一種特殊的手段。其特殊之處在于它讓事實說話,記者把自己的觀點寓于客觀報道之中,因而也是極為有力的新聞手段。
從以上對新聞所作的定義來看,雖然說法不一,但從中可看出大部分新聞學者對于新聞的主要內容或成分是事實,事實的報道必須準確,必須是重要的新鮮有趣的及時地反映和報道這一點上認識是一致的。就我國來說,在長期的新聞實踐中,我國新聞界大多數人對于新聞的定義,基本上都贊同中共中央宣傳部原部長陸定一同志關于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個觀點(延安《解放日報》1943年9月1日)。認為“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個定義,既體現了新聞報道的客觀事實依據,又體現了采訪者和新聞機關的主觀傾向;堅持了辯證唯物論的實踐和認識的對立統一、形式和內容的對立統一、客觀和主觀的對立統一,具有事物定義應具有的客觀性、鮮明性和普遍性,因而是一個比較科學準確的定義。
(199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