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作品集(全2冊)
- 陳旭主編
- 1887字
- 2021-12-22 18:07:26
燈的憶趣
郝廷貴 寧夏銀川人,筆名晨曲,曾在鹽池縣教學二十一年,1980年調回銀川,高級教師。退休后寫小說二十多部,散文九十多篇,出版小說集、散文集、論文集各一部,其論文曾獲得《教師報》全國論文大賽特等獎,以及省級、市級一二等獎。
◎郝廷貴
燈是光明的使者,燈是驅除黑暗的勇士,回憶日常生活中燈的趣事,可以使我們認識前輩們曾經走過何等坎坷辛酸的歷程,了解社會興衰的步履。
聽父輩們講,土地改革時期,我們村里土改工作組的一位干部,晚上拿著手電筒通知各家開會,手電筒照得明亮一片,有兩個孩子跟著他看稀奇,他對我的鄰居說:“大娘,馬上到村里開會,一定要去?!边@位大娘一見明亮的燈光,急忙卷起一把柴火說:“請您等一等,我這幾天沒有洋火(火柴),讓我在您的燈上點一把火。”工作組的干部笑瞇瞇地按亮手電筒讓大娘點火,可是點了好一會兒總燃不著,工作組干部說:“大娘,這叫手電筒,它只發光不發火的。”兩個人都笑了,各笑各自的新奇。大娘只好到鄰居家去“借火”。
我上小學時,家住偏僻的農村,每到夜晚,家族中有幾個青老年鄰居閑著無聊,總愛到我家來與父親在油燈下聊天。他們說東道西,談天論地,有時說神道鬼,實在是趣味無窮。我那時坐在土炕里邊,聽得津津有味,也越聽越膽怯。昏暗的燈光一閃一跳,朦朧的室內拖著長長的人影來回晃動,我透過影子似乎見到披發女鬼伸出長長的舌頭在巡視著我。我觀察大人們的表情,似乎臉上都隱藏著鬼氣,令我望而生畏,就蜷縮到墻旮旯里,用被子緊緊裹住身體。這時,父親又讓我到牛棚給驢添草,這在平時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然而此時,想到那漆黑的牛棚內陰森可怕,我早已毛骨悚然,似乎頭發都一根根豎起來。父親越是嚴令快去,我越是龜縮不動,大人們才意識到我是膽怯之故,笑我是“屁膽”,我也就默認了。
少年時期我考上中學來到城市,第一次見到電燈時很覺新奇,心中亮堂堂美滋滋的,對著電燈我左看右看尋根問底,在宿舍里我和幾個農村來的同學親手摸了摸電燈泡和燈罩,聽別人說起了觸電的事故,感覺更是新奇莫明,便對電燈敬而遠之。那時候也聽說有一位農業“勞?!钡奖本╅_會,住在賓館里,晚上,別人都上街了,他留在房間里,拿出旱煙袋,想著今天要好好享受一下這“洋火”吸煙的滋味??墒菬熷亴χ鵁襞菸撕靡粫阂膊恢?,只得又擦了火柴吸旱煙。后來我看到幻燈、汽燈、皮影燈及各種造型的民間藝燈,才感到我們那偏僻的農村太孤陋寡聞了。
青年時期我在山區教學,常常在煤油燈下批作業、備課、讀書到夜間十一二點,每天天不黑先忙著擦玻璃燈罩,點燈以后,夏秋之夜總要引來許多撲燈蛾和小飛蟲,擾亂辦公。有一種小甲蟲,山民們叫它“蕎麥牛?!?,其形色大小正如荔枝核兒一樣,它們為了“追求光明”,至死不悔,每天晚上燈下總有一些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辭的。
“文革”之前,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要求全班學生上晚自習復習功課。我先教給學生用墨水瓶做煤油燈,學生們熱情極高,晚自習時,只見每人面前一盞油燈,教室內星光點點,書聲瑯瑯,雖然屋頂上有點煙霧,但打開門窗也不妨事。每次一下晚自習,燈的“游龍”便由教室游向宿舍,游向各山頭,遠遠望去,只見天空星光點點,與山頭的點點燈光相映成趣,引得莊子上一片狗叫聲,真有“一犬吠影,百犬吠聲”的壯觀。
20世紀70年代,我們的公社中學亮起了電燈,據說鹽池縣把清朝慈禧太后用過的老式的發電機搬運到了公社,近處的各機關學校都亮起了電燈??墒悄莻€老發電機老出毛病,幾乎每隔一兩天就停電一次,有時一晚上停電幾次,燈一滅各個教室的學生就大合唱,燈一亮馬上又寫作業,復習功課,師生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
中年以后我調回銀川教學,從此見到了各式各樣的霓虹燈、宮燈、藝術燈、皮影燈、激光燈、探照燈。每年春節到元宵節,五花八門的燈讓人眼花繚亂,心花怒放。如今,“火樹銀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蹁躚”的景象早已是司空見慣了。大銀川一改往昔的簡陋而成為“不夜城”,各廣場街道兩邊五光十色的路燈令人心馳神往,有的燈像一個個晶瑩剔透的蟠龍升騰欲飛,有的似大海上航帆競渡,有的如艷陽下麥穗閃爍五谷豐登,有的又仿佛碧空的雁陣扇動翅膀遠飛而去;廣場上星光點點有如夜空,高樓上層層燈飾如彩虹飛舞,樹叢中彩燈閃耀似百花吐艷,到處是金碧輝煌、花團錦簇的世界。
如今鹽池山村也電燈照雪壁,電話、摩托家家有,90%的青年人都有手機,當年油燈伴讀的學生也開上了自己的高級轎車。再回首幾十年前“手電筒上點火,電燈泡上吸煙”的落后時代,我們感到年輕的共和國真像東方巨龍在疾馳騰飛,父輩們含辛茹苦奮斗不息的身影已成了我們的一面鏡子,它照著我們邁開高科技的步伐矯健前行,激勵我們振奮精神與落后意識不斷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