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學發(fā)展道路初探》感言[1]
位于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與位于祖國西北的寧夏相距遙遠,但是2013年10月的昭通行,卻讓我一下子親近了昭通,因為一個別樣的字眼與群體——“昭通作家群”。那是參加中國作協(xié)少數(shù)民族文學委員會昭通文學創(chuàng)作基地的掛牌活動。金秋的昭通不僅為我們呈現(xiàn)了她的絢爛之美,更向我們傳遞了一份文學的美好與感動。散居著二十四個少數(shù)民族的昭通地區(qū)不乏山高水遠之處,比如我們去過的魯?shù)椋斎唬涀◆數(shù)榈囊粋€原因還是因為那里也是回族群眾聚居的地方,還有鹽津。那天,在鹽津的露天午餐上,伴著青山云影我還記住了一位詩人的名字,他叫樊忠慰,甚至還記住了他詩中的句子:“這無法游泳的海/只能以駝鈴解渴/每一粒沙/都是渴死的水。”[2]這個靦腆寂寞略顯孤獨的詩人,這個以詩為天空的“詩歌赤子”,讓我們真正感到了文學給予生命的力量。
當然,真正讓我動情的還是當我參觀了昭通師專“崛起的昭通作家群”的展覽,知曉了這片土地上的這一份文學的堅守與成長。這讓我想起了我生存的那片黃土地,想起了寧夏南部山區(qū)干旱貧瘠的土地上的那片最好的莊稼——文學,以及支撐著這方文學厚土的“西海固作家群”。“云南昭通作家群”和“寧夏西海固作家群”,二者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性,都是以地域命名,都是在相對貧困的地區(qū)成長的作家群體,都崛起于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都以令人仰視的卓爾不凡的創(chuàng)作成就撐起了所在省區(qū)文學的半壁江山。昭通有兩位獲魯迅文學獎的作家——夏天敏和雷平陽,寧夏西海固也有兩位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家——石舒清、郭文斌。第十屆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同樣有昭通籍和西海固籍的作家(潘靈《泥太陽》,李進祥《換水》)獲獎。
而對于這兩個不期而遇的作家群,讓我們真正肅然起敬的,是一種文學的精神,以及各級組織為扶持本土文學創(chuàng)作所傾注的真誠與努力。
昭通歷史文化悠久,秦開“五尺道”、漢筑“南夷道”,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古滇文化在此交匯融合,孕育了厚重深遠的朱提文化。昭通的作家群體中,有不少少數(shù)民族作家。他們自覺堅持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觀,作品中飽含著對文學純潔性和神圣性的向往和維護,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拒絕誘惑,堅持挖掘本土文化的積淀,堅持為現(xiàn)實、為人民吟唱,許多作品表現(xiàn)出強烈的憂患意識,體現(xiàn)了作家的責任和擔當。
寧夏是中國五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省級建制的回族自治區(qū),是祖國西部一方物華天寶的熱土。黃河文化,紅色文化,西夏文化孕育了絢麗多彩的寧夏文化。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qū)更有著豐富的歷史遺存,蕭關古道、須彌佛光中珍藏著一千五百多年前中西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密碼與輝煌。但在近代以后,寧夏南部山區(qū)因缺水少雨造成的干旱成了“苦瘠甲天下”的地方。綠色淡遠,生活沉重,但文學卻成了這片土地上最好的莊稼。2011年10月10日,中國作協(xié)中華文學基金會將“中國文學之鄉(xiāng)”的牌匾授予了寧夏西吉縣,全國第一個“中國文學之鄉(xiāng)”在偏遠的“西吉縣”誕生。而西吉文學正是“西海固文學”的縮影。在西吉、在寧夏的西海固有著一批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來堅守文學的作家,他們用純潔、干凈的文字感動著讀者,凈化著人們的心靈;在西吉、在西海固還有著眾多熱愛文學的普通群眾,他們是西海固文學得以生長的沃土,是文學讓生活在貧瘠土地上的人們有了一顆富有的心,文學也必定會讓這片土地不再貧窮。
無論是“昭通作家群”還是“西海固作家群”,他們的創(chuàng)作均植根于民間,貼近大地,他們熱愛生活,感恩天地,敬畏文字,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讀到的是關于土地、關于日常、關于生命的最為本色、最有泥土味的敘說、省視與呈現(xiàn),寂靜而芬芳……而這些從他們心存大愛的心底流淌出的文字,終是源于他們堅守“文學的純粹與本真”,用文學之筆去溫潤人心、引領人心,救贖自我,安妥靈魂的創(chuàng)作追求。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情懷和堅守,“昭通作家群”“西海固作家群”成為了云南、寧夏文學的中堅力量!回溯這兩個作家群的成長道路以及文學現(xiàn)象,帶給我們的的確不僅僅是感動。而始終呵護、關注并托舉著這支文學生力軍,營造文學氛圍,為其助力,促其發(fā)展的當?shù)攸h委、政府、文聯(lián)作協(xié)等各級組織也同樣值得敬重!
因為他們,因為文學和文學所帶來的精彩與感動,使我們對這片土地充滿深情,使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期待與憧憬。讓我們祝福他們,祝福文學!
2015年7月8日
注釋:
[1]本文收入《昭通文學發(fā)展道路初探》,劉紹清主編,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2]《沙海》,樊忠慰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