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天堂里漾動文學的芬芳

——深切悼念張賢亮[1]

張賢亮先生走了。痛悼之情瞬間襲來。

腦海中閃出的第一幕是與賢亮先生的最后一面。那是2013年12月6日上午,在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百花堂(第1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論壇會址),參加張賢亮先生無償授權小說《靈與肉》電視劇改編權簽約儀式。那日的百花堂依舊典雅芬芳,一百部電視機組成的電視墻依舊散發著無可抵擋的氣場,頗具中國古韻的獨輪車車輪和擁有百年歷史的門板制成的一排排坐椅,靜候著參會的嘉賓。時間還早,我和其他幾位朋友熟門熟道地先在百花堂古雅的會客廳候場,不一會兒賢亮先生陪同自治區有關領導談笑風生地步入百花堂,我們快步迎上。賢亮先生依舊爽朗、精神矍鑠,見了我則樂呵呵地向周圍的人們介紹,“哈哈……這是小哈,現在是文聯的領導了,我認識她的時候她還是小姑娘……”寒暄應答間春風拂面暖意融融。當賢亮先生陪同領導們坐下繼續交談時,不經意間聽到先生朗聲笑言:“我已經得了癌癥,今天的簽約……”頓時愣住,恰巧賢亮先生的助理馬紅英女士在旁,扭頭忙問,“賢亮主席這是怎么說,拿自己開玩笑啊?!”“是真的,肺癌,已經確診,而且是晚期,有擴散……”隨即舉行的張賢亮先生與寧夏電影集團的簽約儀式隆重溫馨,而我于百感交集中只能用相機留下當日當時的瞬間……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引領,近來寧夏的文學活動中,總是不由得要講到張賢亮、想到張賢亮。今年是寧夏文聯《朔方》文學雜志創刊五十五周年,我們籌辦了座談會并啟動了首屆《朔方》文學獎評獎。我和編輯部的同仁們籌劃,為表達對張賢亮先生的敬意,感謝他對《朔方》、對寧夏文學的引領與彰顯,首屆《朔方》文學獎將“特別貢獻獎”授予張賢亮先生,并委托馮劍華老師(賢亮先生的夫人、《朔方》原主編)向賢亮先生敬稟。8月18日晚,首屆《朔方》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氣韻祥和的鎮北堡西部影城百花堂舉行。正值中國作協“中國夢的多民族影視文學呈現·2014中國少數民族當代文學論壇”在銀川舉行,頒獎典禮嘉賓云集。張賢亮獲得的“特別貢獻獎”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主任、中國筆會中心會長丹增頒發。遺憾的是,正在北京看病的賢亮先生沒能在現場,但是,看著大屏幕上賢亮先生卓然的風采和享譽新時期文壇的一部部力作,所有的心都在為先生的健康祈福。

懷著深深的敬意,帶著編輯部同仁的委托,我上臺宣讀了評獎委員會給予賢亮先生的授獎詞。

“寧夏出了個張賢亮。”[2]

從《四封信》到《邢老漢和狗的故事》,再到《靈與肉》,正是從《朔方》出發,張賢亮走上騰飛之路,不僅奠定了自己在當代中國文壇的堅實地位,而且成為享譽世界的作家。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寧夏文學有了跨越式的發展,也使《朔方》有了較高的知名度,成為一份備受關注的文學期刊。多年來,他又以反哺的方式,眷顧《朔方》,眷顧寧夏文學,詮釋著自己作為“寧夏名片”和“文學大樹”的深刻意義。

的確,作為新時期寧夏文學的第一代作家,張賢亮三次獲得全國優秀小說獎,他的九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被譯成三十余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尤其是他的《靈與肉》(《朔方》1980年4期)發表后,反響強烈,隨即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并被改編為電影《牧馬人》,成為一個時代文學的記憶。張賢亮的出現,不僅是《朔方》的驕傲,也使寧夏文學從此具有了中國當代文學的高度。張賢亮作為“寧夏名片”和“文學大樹”的深刻意義,以及他長期以來對《朔方》、對寧夏文學強有力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將會得到人們永遠的珍重。

也是在現場,我與搭檔劉暢朗誦了張賢亮先生的《靈與肉》片斷,一片沉寂中,那個時代的文學的經典,那部作品所傳達的凄美蒼涼與人生的況味,在每個人的心中激起難以平復的波瀾……

一夜難眠。眼前眼后盡是與賢亮先生交往的點點滴滴。二十五年前,我還在寧夏廣播電視大學任教,寧夏電大、寧夏文聯作協聯辦的首屆“文學創作專業作家班”開學典禮,請來了賢亮先生為學員們上第一課。二十二年前的8月,寧夏電大承辦的全國電大中國現代文學師資培訓會在銀川舉辦,辦會地點就在當時唐徠小區東大門北側的勞動人事廳招待所。數十位代表均是做現當代文學教學的老師,張賢亮的《綠化樹》《河的子孫》等作品已是電視大學課程中必講的重點,渴盼面見張賢亮無疑是所有代表們的祈愿。那個夏日的晚上,我們的聯歡會已在歡快地進行中,不爽約定,手拎著一袋打包剩飯的張賢亮先生,就在此時邁進了會場。頓時,將春風、溫暖和快樂化作飛揚的浪花……六年前,時在寧夏人民出版社工作,為編輯策劃“魯迅文學獎·張賢亮自選集”《一切從人的解放開始》(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那個早春之日,我與寧夏作家郭文斌及出版社的女編輯戎愛軍一道去鎮北堡西部影城拜會賢亮先生。那天的賢亮先生興致極好,帶我們漫步于他一手創辦的亮點頻出的西部影城,不時停下細加介紹,并戲言“今天由我這個董事長親自為你們做講解……”在先生古意幽然的府宅前留步、合影,賢亮先生就那么笑盈盈地與我們站在一起。去年8月,西北塞上斑斕的季節,中國作協魯迅文學院第六期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培訓班(2013·寧夏)在銀川舉辦。8月20號上午我們請賢亮先生與學員們對話,那日,位于銀川近郊植物園附近的森淼培訓中心教室氣氛異常活躍。盡管,當日的賢亮先生也曾私下說這幾日身體略感不適,但課堂上的他仍手銜香煙,神采飛揚,妙語連珠中散發著他獨有的精神氣質。

“許多人說二十二年勞動改造是您的財富,因此成就了您的今天。”

“這話荒謬至極。苦難只會磨滅人,毀滅人。沒有二十二年,我照樣可以創作出大作品,這就是作家的‘天賦’與‘稟賦’!”

“請把文學作為一種終身的精神文化追求。每個作家均應有一份自己的堅守,才會匯成文學的多樣性”。

“心里可以有一份荒涼,但必是經歷過繁華富貴之后的荒涼,那是一種大境界……”

那日,他還忙里拾閑對我說:“看過上月我在《南方周末》發的《雪夜孤燈讀奇書》[3]嗎?去讀讀吧。”

是的,我讀了,懷揣著許多的感懷,想再見先生時與他交流,可是,沒有“再見”了。在“賢亮先生病情穩定,治療見好”的信息中我們始終心存期盼,但還是在9月27日下午聽到了賢亮先生猝然仙逝的消息。隨即,趕去殯儀館與賢亮先生做最后的道別。

小而肅穆的靈堂內,祭香縷縷、花圈垂哀,靜臥于平棺內的賢亮先生戴著漂亮的裘皮帽,身著綴著白色手絹的黑西裝,還是那樣的有風度。“您真的就這樣走了嗎?”凝望著先生那宛如安睡的平靜的面容,輕輕地,我對賢亮先生說:“先生,您一路走好!天堂里會因您漾動起更多文學的芬芳……”

2014年9月29日

注釋:

[1]本文發表于《解放日報》2014年9月30日,收入《朔方》(2014年第11期張賢亮紀念專刊珍藏版)、《21世紀年度散文選:2015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等。

[2]著名評論家閻鋼語。

[3]《雪夜孤燈讀奇書》,張賢亮文,《南方周末》,2013年7月25日第23版以整版篇幅刊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芮城县| 隆安县| 延津县| 杭锦旗| 福泉市| 柘荣县| 黄山市| 临潭县| 堆龙德庆县| 客服| 石泉县| 荣昌县| 定襄县| 建水县| 新安县| 满洲里市| 潼关县| 文昌市| 潍坊市| 准格尔旗| 盐山县| 石狮市| 安化县| 如皋市| 涟源市| 陆河县| 开化县| 澄江县| 吉木乃县| 磐安县| 嘉义市| 高青县| 临泽县| 巴林左旗| 当阳市| 莆田市| 盐津县| 大竹县| 图木舒克市|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