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課 我們為什么總在成功和失敗之間搖擺

我認識一位年輕女性企業高管,她的身體就像變形金剛一樣,一段時間胖,一段時間瘦。最近見到她,感覺她又胖了些。我說,你的身體都要被你折磨死了,一會讓它胖,一會讓它瘦。她說,沒有辦法,感覺胖得受不了的時候就強迫自己瘦下來,可是瘦下來后,一不小心又胖了。

這雖然只是一個減肥者的無奈,卻激起了我對目標管理進行深度探索的興趣。

目標管理不是萬能的

彼得·德魯克在20世紀提出的目標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目標管理的確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不過企業和個人在實踐目標管理的同時,還應該追求“超越目標”的管理,因為目標管理也有局限性。

目標管理誕生于工業化時代,它的基本假設是員工不愛工作,企業需要通過和員工討論來設定合適的目標,讓員工自己去追求目標的達成。達成目標有獎勵,達不成就處罰。這種管理模式的本質就是“胡蘿卜加大棒”。

因為只有達成目標的員工才有獎勵,所以制定目標的過程就成了管理者和員工博弈的過程。

目標管理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工具之一,它的好處毋庸置疑,但是它的一些弊端在后互聯網時代也越發明顯。

就如我那個反復減肥的朋友,她每次減肥都達成了目標,可是每次又自己摧毀了目標。

企業和個人是否可以通過一種和目標沒有關系的、培養習慣的方式,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而且這種習慣會讓我們所想要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出現呢?

意志力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英國文學家塞繆爾·約翰遜說,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堅持多久。在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排在第一位。增強意志力,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最保險的方式。

美國心理學教授、意志力領域專家羅伊·鮑邁斯特和約翰·蒂爾尼在《意志力:關于自控、專注和效率的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我們大多數人的個人特質中既有先天成分又有后天成分,而且只有極少數的童年時期的優勢能夠讓人在一生中都享受紅利,意志力強就是那少數幾個能夠讓人一生享受紅利的優勢之一,而且非常引人注目。

擁有堅強的意志,才是幫助我們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笑得最有意義的秘訣。

意志力是有限的,用一點少一點

有些名人、明星,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可是在私德上的表現卻讓人十分失望。這是因為他們把有限的意志力都投入到了事業上,當事業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意志力之后,在工作之外,他們可以調動的意志力就非常少了。

當我們在公司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消耗了大量意志力之后,回到家里,看見伴侶和孩子,稍微有點不順眼,就容易發脾氣。

意志力不是無盡的資源,在使用之后,它就會減少。這也是為什么專家建議,為了減少吵架的次數,夫妻雙方都應該早點下班回家。

長時間的工作會讓人精疲力竭,回家后,人們往往沒有精力容忍伴侶的壞習慣。在伴侶說了不中聽的話之后,多數人都會克制不住自己而反唇相譏。所以,當一個人的工作壓力很大,在工作上用完了所有的意志力時,他的婚姻就很有可能出問題。

把養成習慣當作目標,而不是把結果當作目標

既然人的意志力是珍貴的,那么,如果不把它用好,就是極大的“犯罪”。

在生活中,我們習慣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比如這個季度減肥五斤,孩子鋼琴考試要過八級,績效考核要進入前三名,等等。

制定這些切實可行的短期目標,表面上看沒什么問題,可是要達成這些短期目標,需要消耗我們很多的意志力,我們是在用珍貴的意志力來換取短期目標的實現。

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不把意志力用在對短期目標的追求上,而是把意志力用在對達成目標的習慣的培養上,結果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自己過去減肥一直不是很成功,我那時總是喜歡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比如半年減肥五公斤。在減肥的過程中,我每天和自己做斗爭,幾乎每頓飯、每次運動都在和自己較量——到底吃不吃,吃多少?要不要運動,多大運動量?在這樣的較量中,我消耗了大量意志力。

這種以短期目標為導向的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目標一旦達成,壞習慣就會立即反彈。比如減肥,一旦完成目標,就容易放松,然后體重很快就會反彈到當初的水平,甚至更重。

究其原因,追求短期目標的方法是以犧牲意志力來換取結果,而意志力的消耗對身體是一種折磨,在這種折磨下,只要條件具備,身體就會要求回到平常的狀態。就像我們把石頭推向山頂需要很大的力量,然而稍有不慎,地心引力就會使石頭從山頂滾下來。

經過幾年失敗和痛苦的減肥之后,我改變了策略,我不再把減輕體重作為目標,而是把“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作為自己的目標。

目標變,行為即變。當我把減肥多少斤的短期目標改為“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后,所消耗的意志力并沒有變大,甚至變小了。我開始全面關注身體,既重視飲食健康,也重視身體鍛煉,還重視心理健康和睡眠質量。而且,最重要的改變是,我把珍貴的意志力用在了“習慣養成”上。

目標一旦達成,人就會放松警惕,很可能又從終點回到了起點。而行為習慣一旦養成,所有的行為就不再是對自己的挑戰,而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我現在已經初步“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身體對高鹽、高糖、高脂類的食品已經有了本能的排斥,有了這些習慣,體重自然降了下來。現在,因為我的“瘦肉型生活習慣”已經養成,所以根本不擔心體重會反彈回去。

要想成功,就要重新定義自己

無數人通過了英語4、6級考試,可還是不能和外國人對話。無數人一輩子和減肥做斗爭,可還是失敗了。無數管理者和KPI做斗爭,可還是沒能成為卓越的管理者。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把有限的意志力用在了目標的達成上,而沒有用在習慣的養成上。假如我們能重新定義自己,把意志力用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我們可以嘗試把“英語考試考××分”的目標改為“成為一名英語愛好者”,把“半年減肥××斤”的目標改為“成為一個飲食健康的人”,把對KPI的追求改為“成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要把意志力用在“習慣養成”上,而不是短期目標的達成上。

學會的英語會忘記,減掉的體重會長回來,完成的KPI會過期。不會退化的,是我們的習慣和我們是什么樣的人。

經常有人問我:你讀那么多書,工作那么勤奮,肯定特別辛苦吧?

我的回答是:不讀書、不勤奮工作才是最辛苦的事。因為我就是“那樣的人”,一切已經成為習慣。不按照習慣來做,對我而言,才是最辛苦的。

那些英語沒有學好的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那些減肥沒有成功的人,沒有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那些為KPI焦慮的管理者,沒有養成良好的管理習慣。

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取得成就的領域一定是他們所愛好的領域。很難想象姚明不愛籃球運動,莫言不愛文學,張藝謀不愛電影。

如果你在事業上還沒有取得一些成就,你可以問問自己,你對它的愛到底有幾分。

如何養成習慣

要想在生活和工作中養成一種習慣,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提煉”出這樣做的意義。

比如,我們要在達成短期績效目標和成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之間進行選擇,顯然成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更有意義。同樣,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顯然比減輕體重更有意義。當明白了意義所在,我們就愿意投入意志力去培養相應的習慣,最終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第二,要看清事物的本質。

比如,學習是為了獲得知識,但應試輔導班卻讓考試變成了學習的目的,其實考試只是為了檢驗學習成績。如果考試分數很高,而實際知識水平卻很平庸,那些成績就是“浪得虛名”。同樣,對于個人而言,工作的目的是在換取勞動報酬的基礎上進行修煉,使能力得到提升。如果能明白這一點,自然就清楚應該把“追求KPI得分”還是“成為卓越的管理者”當成目標了。我們要看清事物的本質,找到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在“因”上發力。

第三,做事要有結構化的安排。

比如,在學習一種新的工作技能時,我們可以安排固定的時間來學習和實踐,直到它變成我們自己的習慣甚至愛好之后,再做調整。高明的健身教練在給新學員安排訓練任務時,他安排的運動量會非常小,即使學員要求進行運動量更大的訓練,教練也不會同意。教練的目的是培養學員對運動的興趣,控制學員的運動節奏,之所以不讓學員一次練得太多,就是為了避免學員喪失對運動的興趣。

第四,從養成小習慣開始。

要培養閱讀習慣,可以從每天看兩頁書開始;要培養健身習慣,可以從每天做一個俯臥撐開始;要培養良好的管理習慣,可以從每天和一名員工進行真誠的溝通開始。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堅持久了,就會成為真正的習慣,而習慣一旦養成,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習慣改變人生

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德尼·狄德羅。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羅非常喜歡。可當他穿著華貴的睡袍在書房里走來走去時,他總覺得自己的家具不是破舊不堪,就是風格不對,地毯的針腳也粗得嚇人。為了與睡袍的檔次相匹配,狄德羅先后把書房里舊的東西都換成了新的。終于,書房跟睡袍的檔次匹配上了,可是他卻覺得很不舒服,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于是他就寫了一篇文章,叫《與舊睡袍別離之后的煩惱》,來描述這種感覺。

200多年后,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斯格爾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出了一個新概念——“狄德羅效應”(或“配套效應”),專指人們在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斷配置與其相匹配的物品,以獲得心理平衡的現象。

任何事物都是進化和發展出來的。狄德羅效應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正向效應也很普遍。比如,有的人養成了愛閱讀的小習慣,慢慢地,普通的書已經很難滿足他的閱讀需要了,于是他開始不斷向知識海洋的深處遨游,最終成了科學家或者某個方面的專家。再比如,一名客戶顧問,在立志把自己培養成一名優秀店經理的同時,不斷對新的管理知識和管理實踐進行探索,慢慢地就會使自己晉升到更高的管理層次。

小習慣不僅可以改善生活、改善工作,而且一定可以改變人生。各種微小的習慣不會簡單疊加,而是會產生復合效應,使你邁向新的人生高度。

不僅要關注KPI,更要關注習慣

過去我的管理理念是“以結果為導向”,現在看來,這樣的理念是幼稚的。如果員工和管理人員沒有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那么所謂的結果都是虛幻的,隨時會隨風飄散。如果整個團隊練就了扎實的本領,把出色的工作能力內化為組織習慣、團隊思維習慣和團隊行為習慣,公司所希望的結果自然就能達成。

在萊紳通靈,仍然還有KPI考核,但是我們更關注員工的工作習慣,KPI決定員工能拿多少錢,而員工的工作習慣則決定他能不能在公司繼續工作,以及能不能升職。

公司的意志力和個人的意志力一樣,都是珍貴的資源,這個資源投向什么,就收獲什么。作為管理者,我更愿意把有限的資源,投到公司良好習慣的養成上。

作為管理者,我希望我們的員工在KPI上有所突破,同時,我更希望大家能在“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上有所突破,因為KPI會過期,而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則會讓他們不斷攀登新的KPI高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呼伦贝尔市| 牡丹江市| 新野县| 鸡西市| 达孜县| 龙南县| 曲松县| 瓦房店市| 米林县| 休宁县| 竹北市| 五莲县| 色达县| 称多县| 长兴县| 凌云县| 鹿泉市| 蓬莱市| 长宁县| 鄂尔多斯市| 远安县| 建始县| 南雄市| 丘北县| 西昌市| 陆良县| 临安市| 德安县| 容城县| 泰兴市| 夏邑县| 嘉鱼县| 昌邑市| 莱西市| 额济纳旗| 辽阳县| 内丘县| 甘洛县| 古田县| 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