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自學
- 紀坪
- 1382字
- 2021-04-15 12:12:11
2.“小偷”:“不成熟的詩人模仿,成熟的詩人偷竊”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受邀至某大學擔任大四學生畢業報告的評委。這個畢業報告的研究方法是采用“訪談”的形式,學生分組后與指導老師討論主題,讓學生依據不同的主題找到訪談者,搜集資料后進行整理歸納,以畢業報告的形式呈現,并于期末上臺做講演。
畢竟是大學本科階段的報告,因此在嚴謹度的要求上,自然不用像碩士、博士的學術論文一樣嚴格,重要的是學生有了實踐和學習的機會。報告的題目五花八門,比如咖啡廳的營銷策略、誠品書店的讀者研究、網絡使用者習慣、服飾店的動線設計等等。
當中有不少讓人驚艷的作品,從報告資料的搜集、呈現,到學生的陳述表現都相當出色,可看出他們對報告的投入以及這些學生未來的無限潛力。如果我是個想要廣納人才的企業老板,也許能從這場答辯中找到合適的人才。
當然,也有不少學生在“混”,采訪資料很隨便,用了大量網絡資料來撐篇幅,只是希望能交差了事。這種報告通常不太困難,老師也不必太較真兒,只要報告成形,學生們分組講演,幾乎都能通過。
復制、粘貼?
不過即使已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還是有一組學生的報告讓評委老師們難以評價。
這組報告的主題是“對于臺灣地區房市的看法”,訪談資料十分豐富,都至少是上百字的論述,報告的頁數還遠遠超過其他組的學生,看上去很不錯。但事實上,整篇報告中,完全看不出學生與受訪者的互動過程,反而像是受訪者的自言自語。或者說,更像是受訪者自己交了一份發表對未來房市看法的報告給這組學生。
如果單一受訪者有這種情況還有可能,偏偏這組學生找的五位受訪者都是如出一轍,有些字體大小還不太一樣。很顯然,這些訪談稿是他們抄來的資料,他們沒有好好消化整理就直接復制粘貼,形成了這份厚厚的報告。每一位評委老師,一眼就能看出個中問題。
接著我隨機抽出報告中幾行字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果然馬上找到了這些訪談資料的來源。原來,這都是網絡上的內容,這組學生一字不落地將其粘貼到論文中,當成他們自己的采訪稿。改都沒改,也沒交代來源,這完全就是“小偷”的行為。這樣的報告,已經不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問題,而是必須完全閉上雙眼才能讓他們通過了。
“神偷”與“小偷”
我自己在學生時代不是太用功的學生,也不覺得對報告的要求一定要很嚴格。我認為,只要在寫報告的過程中獲得啟發和收獲,能對自己所學的東西和作品負責就好。況且在學校拿到的分數高,也不代表未來在職場上一定會有好成績。但即使如此,如果連表面功夫都做不好,無論到哪個地方都不可能有好成績,而這種輕易被發現是抄襲的報告,未來在職場上更是一種大忌。
詩人艾略特曾說過:“不成熟的詩人模仿,成熟的詩人偷竊;蹩腳的詩人讓原作面目全非,優秀的詩人則使其提高升華,或至少讓人耳目一新。”
“神偷”與“小偷”最大的差別,就是“小偷”被抓到了,所以成了“小偷”。“神偷”無法被抓住,所以他是“神偷”。
如果你想開一家漢堡店,漢堡完全模仿麥當勞的麥香堡的做法,還取名叫“麥麥堡”,那這就是抄襲,就是一個“小偷”。但如果你能同時把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都抄一遍,再跑到國外去取經,學會各家的優勢,創造一種有自己風格的新漢堡,那這就是創新,而你就是個“漢堡神偷”。
要努力當個“神偷”,別像個“小偷”。
所以,再復習一下,如果我想打造一家內衣品牌,卻完全抄襲了華歌爾的設計,那我是“神偷”還是“小偷”?沒錯,是“內衣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