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4 可行性研究階段

6.4.1 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應在預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基礎上進行,查明風電場區工程地質條件,評價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初步查明風力發電機組、升壓站、集控中心、海纜路由工程地質條件,對各建(構)筑物布置和基礎方案設計提出工程地質建議。

6.4.2 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 復核工程場區區域地質構造穩定性及地震動參數;

2 查明對風力發電機組及海上升壓站布置有影響的海底滑坡、活動沙丘沙波、淺層氣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及海底障礙物分布,并做出評價;

3 查明場區海床地形地貌,重點查明海溝、海槽的分布范圍及形態;查明場區各土層組成、厚度、結構特征,基巖巖性、地質構造和巖體風化等地質條件;

4 查明場區各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提出各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

5 劃分場地抗震地段、場地類別,進行飽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別和軟土震陷判別,評價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

6 查明場區水文地質結構,地下水類型及水位;查明環境水、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7 初步查明風力發電機組、升壓站、集控中心、海纜路由工程地質條件,特別是浮泥、流泥、風暴巖、貝殼土等海洋特殊巖土體的分布和厚度。

6.4.3 海底滑坡的勘察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3.7條、第6.3.8條的規定外,還應采用鉆探、物探、原位測試和室內試驗等手段深化勘察,進一步查明海底滑坡的分布、邊界條件、規模及性質。勘探線和勘探點的加密間距、勘探深度,以及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的項目和數量應根據海底滑坡的類型、性質、規模及影響程度綜合確定。

6.4.4 海底淺層氣勘察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3.9條的規定外,還應采用鉆探、靜力觸探、物探和室內試驗等手段深化勘察,進一步查明海底淺層氣的類型、成分、氣壓、含氣層分布范圍,評價其噴逸可能性、對土體性狀及工程施工安全的影響。勘探線和勘探點的加密間距、勘探深度,以及室內試驗的項目和數量應根據海底淺層氣特性及影響程度綜合確定。

6.4.5 海底活動沙丘沙波勘察除應符合本標準第6.3.10條的規定外,還應采用物探、鉆探、海底攝像和室內試驗等手段深化勘察,進一步查明海底活動沙丘沙波的形態、分布范圍、高度,判別其活動性及對工程的影響。勘探線和勘探點的加密間距、勘探深度,以及室內試驗的項目和數量應根據海底活動沙丘沙波特性及影響程度綜合確定。

6.4.6 海底障礙物的勘察應在預可行性研究階段基礎上,對各建(構)筑物有影響的區域應采用側掃聲納法、淺地層剖面法、海洋磁法、電磁感應法、海底攝像等方法進行進一步勘察,查明海底障礙物的分布位置、形狀、類型、范圍,評價對工程的影響。勘探工作布置應根據海底障礙物特性及影響程度綜合確定。

6.4.7 浮泥、流泥、淤泥的勘察應以靜力觸探、十字板剪切試驗等原位測試為主,鉆探為輔的方法;浮泥、流泥宜采用振動活塞取樣器、重力活塞取樣器等柱狀取樣器進行取樣。風暴巖、貝殼土的勘察宜以鉆探為主。

6.4.8 海上風力發電場區工程地質勘察應在預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工程地質測繪、物探、鉆探、原位測試及室內試驗等綜合方法,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可選用1∶2000~1∶5000;工程地質測繪應結合地形測量、物探進行,范圍應包括有影響工程布置的不良地質作用發育地段;

2 物探剖面應沿每排風機主排列方向布置不應少于1條剖面,垂直風機主排列方向的物探剖面間距宜為2000m~3000m;海床地質條件復雜地段應適當加密;

3 鉆孔間距宜為3000m~6000m,海上升壓站位置不應少于1個鉆孔;

4 鉆孔深度應符合本標準第6.3.13條第4款的規定;

5 主要巖土層應進行取樣試驗或原位測試,每一工程地質單元主要巖土層取樣試驗或原位測試不應少于6組;

6 鉆孔水位觀測應符合本標準第6.3.13條第6款的規定;

7 海水水質簡分析試驗水樣不應少于2組;遇承壓水時,每層承壓水水質簡分析試驗水樣不宜少于2組。各主要土層應取不少于1組試樣進行腐蝕性測試。

6.4.9 各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應在分析試驗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經驗取值,提供的地質參數應與基礎方案設計要求相匹配。

6.4.10 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勘察方法和評價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采用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劃分建筑場地類別,土層剪切波速測試應利用場區勘察的勘探孔,土層剪切波速的測試孔數量不應少于2個,當剪切波速差異大時,需適量增加測試孔數。建筑物抗震地段劃分應符合本標準附錄K的規定。場地土類型劃分和場地類別劃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的有關規定。

2 飽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定應先進行初步判別,當初步判別認為有液化可能時,應再進行復判。風電場區液化判別孔數不應少于3個。飽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別可執行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的有關規定。

3 場區擬建風力發電機組及海上升壓站等地基中存在軟弱黏性土層時,應進行軟土震陷可能性判別。軟土震陷判別應符合本標準附錄L的規定。

6.4.11 可行性研究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正文應包括概述、自然地理與氣象水文概況、區域地質及構造穩定性、場區基本地質條件、工程地質評價、結論和建議,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概述應包括工程概況、前期已有地質結論及審查意見、本階段勘察目的和任務、勘察依據和技術標準、工作內容及完成工作量;

2 自然地理與氣象水文概況應主要包括工程所處地理位置,海洋功能區劃及航道交通等海洋開發活動,災害天氣、潮汐、波浪等氣象水文要素;

3 區域地質及構造穩定性應包括區域地質與地震活動概況,地震動參數,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結論,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4 場區基本地質條件應包括地形地貌、不良地質作用及障礙物、地基巖土層特征及物理力學性質、水文地質條件及環境水、土的腐蝕性;

5 工程地質評價應包括場區工程地質分區,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及地基變形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評價,各巖土層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各建筑物工程地質條件初步評價及基礎方案比選的建議;

6 結論應主要包括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場區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評價,各建筑物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結論和基礎方案選擇的地質意見,對招標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提出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林县| 抚松县| 绥中县| 南郑县| 上饶市| 怀集县| 连南| 正蓝旗| 泉州市| 天柱县| 浪卡子县| 页游| 榆树市| 平定县| 兴和县| 奉化市| 景德镇市| 钦州市| 咸阳市| 乾安县| 白山市| 乐清市| 安庆市| 含山县| 顺义区| 河东区| 都昌县| 利川市| 伊川县| 连城县| 辽中县| 开原市| 卓资县| 昌宁县| 永兴县| 扎兰屯市| 金堂县| 海南省| 庆城县| 揭东县| 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