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風力發電場勘測標準
-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 2471字
- 2021-04-25 18:24:33
6.5 招標設計階段
6.5.1 招標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應在可行性研究基礎上進行,查明風電場各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或陸域升壓站、海纜路由、集控中心等各建(構)筑物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對基礎的詳細設計提出地質建議,為招標文件編制和施工詳圖設計提供工程地質資料。
6.5.2 招標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 查明各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地形條件,地基巖土層的組成、厚度、結構及分布規律,重點查明浮泥、流泥、風暴巖、貝殼土等海洋特殊巖土體的分布和厚度;
2 查明各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地基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提出設計所需的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分析評價地基的均勻性、穩定性,提出基礎形式、持力層及地基承載力,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處理的建議;
3 復核場地不良地質作用,以及場地抗震地段、場地類別,進行飽和砂土、粉土液化判別及軟土震陷判別,評價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及不良地質作用對工程的影響;
4 查明建(構)筑物區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水位、類型。
6.5.3 必須查明環境水和土對建筑材料的腐蝕性。
6.5.4 風力發電機組和海上升壓站位于地形較復雜地段時,宜采用側掃聲納法、多波束測深法、淺地層剖面法等物探方法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比例尺可選用1∶500~1∶1000,測繪范圍不應小于建筑物基礎邊界以外200m,側掃聲納法和多波束測深法探測宜覆蓋測繪區域,淺地層剖面法以建筑基礎中心為基點網格狀布置,剖面間距不宜大于50m。
6.5.5 各機位和海上升壓站勘探孔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單樁基礎,勘探孔應在樁基礎中心位置布置,每個機位不應少于1個勘探孔。當工程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場地時,勘探孔總數量不宜少于風機總臺數的1.5倍。
2 對群樁基礎,勘探孔宜按基礎中心對稱布置。每個機位不應少于2個勘探孔。當工程場地地質條件復雜時,應增加勘探孔數量。
3 對重力式基礎,勘探孔宜按基礎周邊等間距布置。當工程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一級、二級時,每個機位不應少于3個勘探孔;等級為三級時,每個機位不應少于2個勘探孔。
4 當地形起伏較大、主要持力層或軟弱下臥層變化較大時,應加密勘探孔。
5 當場區為黏性土、粉土、砂土為主時,勘探應采用鉆探和靜力觸探結合方法,且靜力觸探孔總數量不應少于勘探孔總數量的1/5。
6.5.6 勘探孔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樁基礎,摩擦樁的勘探孔深度不應少于預計樁端下10m,并滿足變形驗算的深度要求;端承樁勘探孔的深度應進入預計樁端以下3倍~5倍樁徑,且不應小于5m。當場區為黏性土、粉土、砂土為主時,靜力觸探孔深不宜小于40m,宜進入預計樁端持力層。當勘探孔達到預計深度仍為軟弱層時,應適當加深。
2 對重力式基礎,鉆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礎底面下1.5倍~2.0倍基礎寬度,并進入穩定分布的地層。需做變形計算的地基,孔深應超過地基變形計算深度;基巖地基的鉆孔深度進入弱風化巖層不宜小于10m,鉆孔遇斷層破碎帶地段,應穿過斷層破碎帶進入較完整巖體不小于5m,并滿足地基整體穩定性驗算和評價的要求。
6.5.7 巖、土、水取樣與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主要巖土層應進行取樣試驗或原位測試,每一工程地質單元主要巖土層取樣試驗或原位測試不應少于6組。當持力層為基巖時,應取巖樣不少于6件進行單軸飽和抗壓強度試驗,軟巖和極軟巖可進行天然狀態單軸抗壓強度試驗。
2 每一工程地質單元測定各土層剪切波速不應少于3組,其中升壓站位置不應少于1組。
3 每一地質單元用于液化判別而布置的勘探孔不應小于3個,勘探孔深度應大于液化判別深度。當采用標準貫入試驗判別液化時,應按每個試驗孔的實測擊數進行,在需作判定的土層中,試驗點的豎向間距宜為1.0m~1.5m,每層土的試驗點數不宜少于6個。
4 當地基中存在軟弱黏性土時,應進行軟土震陷判別。每一地質單元用于軟土震陷可能性判別的勘探點不應小于3個,在需作判定的土層中,每層土的取樣試驗數量不宜少于6組。
5 每一工程地質單元土層電阻率測試孔不應少于3個,且海上升壓站部位測試孔不應少于1個。
6 海水水質簡分析試驗水樣不應少于3組;遇承壓水時,每層承壓水水質簡分析試驗水樣不應少于2組。各主要土層應取不少于2組試樣進行腐蝕性測試。
6.5.8 鉆孔水位觀測應符合本標準第6.3.13條第6款的規定。
6.5.9 各巖土層的物理力學參數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提供各土層的含水率、重度、孔隙比、剪切強度、承載力等常規物理力學參數;對樁基礎還應提供側阻力、端阻力、砂性土的有效摩擦角、樁-土界面摩擦角、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及ε50等;對重力式基礎還應提供基底摩擦系數;
2 應提供巖石的含水率、塊體密度、泊松比、彈性模量、變形模量、單軸抗壓強度、軟化系數等;
3 各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參數應在分析試驗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工程經驗取值,提供的各巖土層物理力學地質參數應與設計計算模型相匹配。
6.5.10 風電場工程地質勘察宜分別編制風力發電機組與海上升壓站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海纜路由工程地質勘察報告、陸域升壓站或集控中心巖土工程勘察報告。
6.5.11 風力發電機組與海上升壓站工程地質勘察報告正文應包括概述、自然地理與氣象水文概況、區域地質概況、場區工程地質條件、各建筑物工程地質評價、結論和建議,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概述應包括工程概況、前期地質結論及審查意見、本階段勘察目的和任務、勘察依據和技術標準、工作內容、勘察手段及完成工作量;
2 自然地理與氣象水文概況應包括工程所處地理位置,海洋功能區劃及航道交通等海洋開發活動,災害天氣、潮汐、波浪等氣象要素;
3 區域地質概況應包括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結論,地震動參數,地震地質災害評價;
4 場區工程地質條件應包括地形地貌、不良地質作用、障礙物及特殊巖土體,地基巖土層組成及特征、物理力學性質,水文地質條件及環境水、土的腐蝕性;
5 各建筑物工程地質評價應包括場區工程地質單元劃分,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各巖土層物理力學參數建議值,樁基礎和重力式基礎分析和評價,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處理的建議;
6 結論應主要包括區域構造穩定性評價,不良地質作用、障礙物、特殊巖土體,環境水、土的腐蝕性,場地和地基地震效應,樁基礎和重力式基礎分析和評價,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處理的建議,提出與巖土工程有關的施工期應注意的事項和施工詳圖設計階段工程地質勘察建議。
- GB50551-2010球團機械設備安裝工程質量驗收規范(英文版)
- 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入門
- GB50169-2006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電站汽輪發電機組輔機換熱設備選型設計規程
- DL/T 5544-2018 架空輸電線路錨桿基礎設計規程
- GB 51209-2016 發光二極管工廠設計規范
- GB/T 51175-2016 煉油裝置火焰加熱爐工程技術規范
- GB50764-2012電廠動力管道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162-2016 重型結構和設備整體提升技術規范
- GB 51205-2016 精對苯二甲酸工廠設計規范
- GB/T 51339-2018 非煤礦山采礦術語標準
- DL/T 866-2015 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選擇及計算規程
- SH/T 3096-2012 高硫原油加工裝置設備和管道設計選材導則 (英文版)
- GB50473-2008鋼制儲罐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英文版)
- 工程師形成的質量規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