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T 5001-2014 火力發電廠工程測量技術規程
-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 3780字
- 2021-04-22 17:35:37
4.3 導線測量
Ⅰ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4.3.1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3.1的規定。
表4.3.1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

注:1 n為測站數;
2 當要求四等及一級、二級導線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5cm時,導線長度應縮短1/2,其他精度指標應適當提高,導線全長絕對閉合差不應超過13cm;
3 當附合導線長度短于規定長度的1/3時,導線全長絕對閉合差不應超過25cm;
4 當導線平均邊長較短時,應控制導線邊數不超過12條,否則應提高測角精度;
5 在不降低點位精度的前提下,一級、二級附合導線的長度可適當放長。在總平面圖測量中,平均邊長可縮短。個別短邊,一級導線邊不應小于50m,二級導線邊不應小于40m,測距中誤差應適當提高。
Ⅱ 導線網的設計、選點與埋石
4.3.2 導線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導線等級可根據測區面積、高級控制點的密度、地物疏密程度等具體條件,適當選用;
2 宜進行優化設計和精度估算;
3 導線用作首級控制時,宜布設成整體環形網,用作加密控制時,可布設為單一附合導線或結點網;
4 導線網中,結點與結點或結點與高級點間的導線長度不應大于相應等級導線規定的長度的0.7倍;
5 導線宜布設成直伸形狀,導線中相鄰邊長之比不宜超過1∶3,網內不同環節上的點也不宜相距過近。
4.3.3 導線點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穩固可靠、便于保存、視野開闊、便于擴展的位置;
2 相鄰點之間應通視良好,視線距障礙物的距離,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證便于觀測,并應以不受旁折光的影響為原則;
3 相鄰點之間視線應避開煙囪、散熱塔、散熱池等發熱體及強電磁場;
4 相鄰兩點之間的視線傾角不宜太大;
5 應充分利用舊有控制點。
4.3.4 導線點標石規格和埋設深度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的規定。四等點應繪制點之記。
Ⅲ 水平角觀測
4.3.5 水平角觀測所使用的全站儀、電子經緯儀和光學經緯儀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經緯儀系列分級和基本技術參數應符合本標準附錄D的規定;
2 管水準器氣泡或電子水準器長氣泡在各位置的讀數較差,1″級儀器不應超過2格,2″級儀器不應超過1格,6″級儀器不應超過1.5格;
3 光學經緯儀的測微器行差及隙動差指標,1″級儀器不應大于1″,2″級儀器不應大于2″;
4 水平軸不垂直于垂直軸之差指標,1″級儀器不應超過10″、2″級儀器不應超過15″、6″級儀器不應超過20″;
5 在儀器補償器的補償區間,對觀測成果應能進行有效補償;
6 垂直微動旋轉使用時,視準軸在水平方向上不應產生偏移;
7 儀器的基座在照準部旋轉的位移指標,1″級儀器不應超過0.3″,2″級儀器不應超過1″,6″級儀器不應超過1.5″;
8 光學或激光對中器的視軸或射線與豎軸的重合度不應大于1mm。
4.3.6 作業前,應對所使用儀器的2C、i角、光學對點器進行檢驗。
4.3.7 使用光學經緯儀、采用編碼測角法和增量測角法的電子經緯儀進行水平角觀測時,各測回應變換水平度盤位置,度盤和測微器位置應按本標準附錄E的公式計算。對于采用動態測角系統的電子經緯儀,可不作上述設置。
4.3.8 水平角觀測宜采用方向觀測法,觀測方向多于3個時應歸零。
4.3.9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不應超過表4.3.9的規定。
表4.3.9 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技術要求

注:1 電子經緯儀水平角觀測時不受光學測微器兩次重合讀數之差指標的限制;
2 當觀測方向的垂直角超過±3°的范圍時,該方向2C互差可按相鄰測回同方向進行比較,其值應符合表中一測回內2C互差的限值。
4.3.10 水平角觀測的測站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水平角觀測時,經緯儀和照準目標的對中誤差不應超過2mm;
2 水平角觀測應在成像清晰和大氣穩定的時間內觀測;
3 儀器宜避免陽光直曬;
4 觀測過程中,氣泡位置偏離水準管中心,1″級儀器不應超過2格,2″級儀器、6″級儀器不應超過1格,否則應在測回間重新整置儀器。有垂直軸補償器的儀器不受此款限制;
5 觀測過程中,若某些方向目標不清晰,可暫時放棄,待清晰時補測。放棄的方向數不應超過全部方向數的1/3。放棄的方向補測時,可只聯測零方向;
6 如受振動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儀器的補償器無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補償器的補償范圍時,應停止觀測。
4.3.11 水平角觀測結果超過本標準表4.3.9規定的限差時,應在原來的度盤位置上重測,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2C互差或同方向各測回互差超限時,應重測超限方向并聯測零方向;
2 歸零差或零方向2C互差超限時,該測回應重測;
3 一測回中重測的方向數超過本測站方向數的1/3時,該測回應重測;
4 重測測回數超過總測回數的1/3時,該測站應重測。
4.3.12 當測站或照準目標偏心時,應測定歸心元素,歸心元素的測定方法和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宜使用經緯儀選擇方位各距120°的三個點作為安置經緯儀投影的站點。當地形條件限制時,亦可選方位各距60°的三個點或90°的兩個點;
2 投影的示誤三角形最長邊對于標石和儀器臺中心的投影不應大于5mm,對于照準目標中心的投影不應大于10mm,方可取三角形的中心為投影點的位置;
3 投影完成后描繪本點的兩個觀測方向,其觀測值與描繪值之差不宜大于2°;
4 偏心角量取至15′,偏心距e可量至1mm。
4.3.13 每日觀測結束,應對外業記錄手簿進行檢查。當使用電子記錄時,應保存原始觀測數據,并應打印輸出相關數據和預先設置的各項限差。
Ⅳ 距離測量
4.3.14 各等級控制網的邊長宜采用中、短程全站儀或電磁波測距儀進行測距。
4.3.15 測距儀的測距中誤差應按下式進行估算:

式中:mD——測距中誤差(mm);
a——儀器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
b——儀器標稱精度中的比例誤差系數(mm/km);
D——測距長度(km)。
4.3.16 測距儀器及相關的氣象儀表應及時檢校。
4.3.17 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3.17的規定。
表4.3.17 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

注:1 測回指照準目標一次,三次讀數;
2 氣象條件較差時,應在不同時段往返測;
3 困難情況下,可采取不同時間段測量代替往返觀測。
4.3.18 距離測量時,氣象數據的測定應符合表4.3.18的規定。
表4.3.18 氣象數據的測定要求

注:1 溫度計應懸掛在與測距視線同高不受日光輻射影響和通風的地方;
2 氣壓計應置平,避免日光暴曬。
4.3.19 當測距邊用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測定的高差進行修正時,垂直角的觀測和對向觀測高差較差要求,可按本標準第5.3.2、5.3.3條中五等三角高程測量的有關規定放寬1倍執行。
4.3.20 測距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測站對中誤差和反射棱鏡對中誤差不應大于2mm;
2 當觀測數據超限時,應重測整個測回,如觀測數據出現分群時,應分析原因,并應采取相應措施重新觀測;
3 測距宜在成像清晰和大氣穩定的條件下進行;
4 嚴禁將儀器照準頭對向太陽;
5 測距時應暫停使用電子通信類物品。
4.3.21 每日觀測結束,應對外業記錄進行檢查。當使用電子記錄時,應保存原始觀測數據,并應打印輸出相關數據和預先設置的各項限差。
Ⅴ 導線測量數據處理
4.3.22 當觀測數據中含有偏心測量成果時,應首先進行歸心改正計算。
4.3.23 測距邊邊長應進行下列計算:
1 測量的斜距應經氣象改正和儀器的加、乘常數改正后再進行水平距離計算;
2 當采用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測定兩點間的高差時,其高差應進行大氣折光改正和地球曲率改正;
3 水平距離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DP——測距儀與反光棱鏡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離(m);
S——經氣象、加常數、乘常數等改正后的斜距(m);
h——測距儀與反光棱鏡間的高差(m)。
4.3.24 導線網水平角觀測的測角中誤差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mβ——測角中誤差(″);
fβ——導線環的角度閉合差或附合導線的方位角閉合差(″);
n——計算fβ時的相應測站數;
N——閉合環及附合導線的總數。
4.3.25 測距邊的精度評定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1 單位權中誤差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μ——單位權中誤差;
d——各邊往、返距離的較差(mm);
n——測距邊數;
P——各邊距離的先驗權,其值為,σD為測距的先驗中誤差,可按測距儀器的標稱精度計算。
2 任一邊的實際測距中誤差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mDi——第i邊的實際測距中誤差(mm);
Pi——第i邊距離測量的先驗權。
3 當網中的邊長相差不大時,網的平均測距中誤差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mD——平均測距中誤差(mm)。
4.3.26 測距邊長度的歸化投影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歸算到測區平均高程面上的測距邊長度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DH——歸算到測區平均高程面上的測距邊長度(m);
DP——測線的水平距離(m);
HP——測區的平均高程(m);
Hm——測距邊兩端點的平均高程(m);
RA——參考橢球體在測距邊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徑(m)。
2 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的測距邊長度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D0——歸算到參考橢球面上的測距邊長度(m);
hm——測區大地水準面高出參考橢球面的高差(m)。
3 測距邊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長度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Dg——測距邊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長度(m);
ym——測距邊兩端點橫坐標的平均值(m);
Rm——測距邊中點處在參考橢球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徑(m);
Δy——測距邊兩端點橫坐標的增量(m)。
4 常用的幾種大地坐標系地球橢球基本參數和曲率半徑的計算方法應符合本標準附錄F的規定。
4.3.27 一級及以上等級的導線網計算應采用嚴密平差法。
4.3.28 導線網平差時,角度和距離的先驗中誤差可按本標準第4.3.24、4.3.25條中的方法計算,也可用數理統計等方法求得的經驗公式估算,并用以計算角度及邊長的權。
4.3.29 平差計算時,對計算略圖和計算機輸入數據應進行校對,對計算結果應進行檢查。應打印輸出包含起算數據、觀測數據以及必要的中間數據的平差成果。
4.3.30 平差后的精度評定應包含單位權中誤差、點位誤差橢圓參數或相對點位誤差橢圓參數、邊長相對中誤差、點位中誤差等。
4.3.31 內業計算中數字取值精度的要求應符合表4.3.31的規定。
表4.3.31 內業計算中數字取值精度的要求

- 設計系統發展研究
- 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入門
- GB/T51167-2016海底光纜工程驗收規范(英文版)
- GB 50227-2017 并聯電容器裝置設計規范
- GB50172-201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蓄電池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GB50588-2017水泥工廠余熱發電設計標準(英文版)
- GB 50243-2016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 DL/T 5544-2018 架空輸電線路錨桿基礎設計規程
- GB 50222-2017 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 GB/T 50643-2018 橡膠工廠職業安全衛生設計標準
- GB50580-2010連鑄工程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50071-2014小型水力發電站設計規范(英文版)
- GB 51135-2015 轉爐煤氣凈化及回收工程技術規范
- 電力數據通信網絡工程初步設計文件內容深度規定
- DL/T 5543-2018 特高壓輸變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內容深度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