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的事
- (英)娜塔莎·德文
- 899字
- 2022-09-09 16:08:29
處方藥 Drugs
對服藥的偏見后果很嚴重
2017年秋,我有幸受邀到伯恩茅斯大學旁聽一位運動員的個人問答會。這位運動員深受愛戴,有“國寶”之美譽。他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被送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時,眾多媒體爭相披露了他的病癥,轟動一時。只消粗略地掃一眼相關報道,就會發現當時還不甚開明,足見社會活動家自那之后所做的偉大努力。
問答會上,采訪者一度問及棘手的藥物問題。這位運動員堅定地表示,如果他堅持服用那些會讓他“蹲在角落里流口水”的強效藥,現在就無法在這里分享他的故事了。那一刻,我在想如果我沒有每天服用抗焦慮藥,不知還有沒有機會在現場聽到他的一席話。
這位運動員很快修正了他的觀點,說這只是他的一己之見,而人各有別。這正是那些堅決反對服用心理疾病處方藥的人素來不愿承認之處,為此我很感激他。他接著說,通常在需要談話治療和社區支持時才會開藥,我認為任何理性之人都不會對此提出異議。
我之所以在本章一開篇就講述這個故事,是因為在心理疾病用藥問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然而,卻有很多污名。人們對服用處方藥的偏見往往比對罹患心理疾病的偏見還多,甚是奇怪。我向觀眾講述我以前焦慮得無法正常生活時,在座的各位都很平靜。但當我透露我在康復過程中每天要服用100毫克舍曲林時,他們驚恐地倒抽了一口冷氣。
污名化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反對藥物治療者的口誅筆伐比支持藥物治療的聲音流傳得更廣。話雖如此,但生產心理健康藥品的行業確實腐敗橫行,為了謀利不惜刻意將沒病說成有病,尤其是在那些有相關財政扶助的國家。
我很慶幸我所在的國家不像美國,任由捏造的虛假疾病頻頻在電視上打廣告,試圖制造問題,推銷治療方法。我也很慶幸無論是在地域上還是歷史上,我所在的地方都采用藥物治療恐慌發作,而不是假設我患有“歇斯底里癥”,需要使用按摩棒[23]或接受額葉切除手術。但哪怕我們的醫療系統負責而完善,藥物治療和它們所針對的心理疾病一樣多元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圍繞這方面的探討同樣容易出現判斷和理解上的差錯。
我千回百轉地說了這么多,其實旨在說明:這事很復雜。我不是醫生,沒有資格當面為人看診、開具處方,更別說在書里這么做了。以下信息只可作為目前心理疾病用藥的一個簡便參考,不能取代醫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