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插一篇,古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微希夷,是很多人喜歡起的名字,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意思,實際上是因為沒有認真看過道德經。微希夷的意思很簡單,看它看不見,就叫做夷,聽它聽不見,就叫做希,觸碰它碰不到,就叫做微。實際上就是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這三種形狀無法追究、描述。所以我把它們集中起來,作為道的特征。其上不皦這個皦,通“皎潔”,清白、清晰、明亮之意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昧是昏暗的意思其上不明亮,其下也不顯得昏暗,道就是這樣的東西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物繩繩兮不可名這個繩,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以為是連綿不絕實際上,在闡述“玄”的時候我就做過解釋“玄”在鐘鼎文里,是兩根線纏繞成為一根繩的變化狀態所以這個繩繩,是玄玄的意思,也即是“玄之又玄”。綜合第一章里,我對“名”的闡述,“名”代表的是事物的狀態。所以“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無物。”也就是玄之又玄,狀態不可描述,周旋運轉,有無之間不斷轉化的意思。一切“有”的事物,都會復歸于“微希夷”。然后再從“無”中誕生新的“有”。“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固定狀態的狀態,沒有形體的象,這就叫作恍惚之象。“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迎著它卻看不到它的來勢,在它之后也看不到它的背面。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掌握道在古時候運行的規律,來駕馭現在的形勢。能知道古時候的來去,這就是掌握了道的基點。好了,淺顯的古文翻譯結束了,我們來說一說其中的道理。很多人對道德經的解讀,止于這種翻譯,實在是買櫝還珠。往往翻譯出來了,自己都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么,問起來能回答的也止于翻譯,這就是學而不思。我們從頭開始看:微希夷,歸于道狀不可名。這說的是道很難捕捉其規律,因為它周而復始,沒有明顯的特征,諸如明暗、高低、長短,周而復始的運行著有和無的交替。在這里,要聯系一下道祖的生平。道祖是周藏室史,接觸最多的就是歷史。所以這里的“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說的是熟悉歷史,借鑒歷史的規律。而“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說的正是歷史,道就隱在其中,歷史的變動都是道的作用。舉個例子,迎之不見其首,就是它朝你來,你卻不知。比如:房價股市的變動,就是這樣,事情發生前沒有多少人知道會有著這樣的起落。而知道這些起落的人,就是已經掌握了一些規律。那么“隨之不見其后”,也可以從這里思考。道是“恍惚”的,但是仍然可以從歷史中捕捉它的行跡。從中歸納出道的規律,能夠做到這點,就是有了掌握了道的基點,破除了“恍惚之象”的困擾。“法古今六合”的實修。歷史中藏有大道,能知古始者,方能有大道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青铜峡市| 栾城县| 长垣县| 汨罗市| 会理县| 师宗县| 会泽县| 绥德县| 长白| 镇安县| 项城市| 兴隆县| 金华市| 上高县| 四子王旗| 泰来县| 疏勒县| 东乡| 永年县| 峨山| 密山市| 富锦市| 苏尼特右旗| 仙居县| 丰都县| 北碚区| 内江市| 双峰县| 兖州市| 宜都市| 长乐市| 华亭县| 海伦市| 永康市| 门头沟区| 金秀| 大悟县| 图们市| 安塞县| 泰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