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氣象水文

淮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流域的氣候基本特點是:受東亞季風影響,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天氣多變,秋季天高氣爽。流域內自南向北形成亞熱帶北部向暖溫帶南部過渡的氣候類型,冷暖氣團活動頻繁,降水量變化大。影響本流域的天氣系統眾多,既有北方的西風槽、冷渦,又有熱帶的臺風、東風波,也有本地產生的江淮切變線、氣旋波,因此造成流域氣候多變,天氣變化劇烈。夏季(5—8月),淮河流域以偏南氣流為主,這種盛行風攜帶了大量的暖濕空氣,為淮河的雨季提供了必需的水汽來源,因而成為一年中降雨最多的時期。秋季(9—10月),夏季風開始南退,11月至次年2月,冬季風南壓,盛行干冷的偏北風,導致干冷空氣不斷南侵,降水迅速減少。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98mm,其中淮河水系939mm,沂沭泗河水系795mm。降水量地區分布狀況大致是由南向北遞減,山區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內陸。降水年際豐枯變化大,年內分布不均。據1953—2005年資料統計,有七成年份汛期6—9月降水量超過全年的60%,多數站年降水量最大值為最小值的2~4倍。

我國季風雨帶從5月上旬開始由南向北推進,4—5月降水主要集中在華南。6月中旬,隨著副熱帶高壓第一次北跳,雨帶北移至江淮流域,導致降水逐漸增多。7月中旬副熱帶高壓再次北跳,江淮梅雨結束,華北進入雨季。淮河流域位于長江流域向華北的過渡地帶,南部是江淮梅雨的北緣,北部及沂沭泗地區是華北雨帶的南緣。北亞熱帶與南溫帶交界線的南北移動、年際變化、季節變化與冷暖空氣活動強度都與淮河流域的洪澇密切相關。

淮河流域氣候變化幅度大,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率高,降水的區域特征與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有顯著的差異。無論是年降水量還是夏季降水量,淮河流域的降水變率都是最大的,表明過渡帶氣候的不穩定性,容易出現旱澇災害。1961—2006年的旱澇頻率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淮河旱年為2.5年一遇,澇年近3年一遇。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淮河流域夏季頻繁出現洪澇,成為越來越嚴重的氣象異常區[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景洪市| 嵊州市| 赤城县| 盘山县| 金沙县| 区。| 济阳县| 德令哈市| 碌曲县| 都兰县| 英吉沙县| 博湖县| 吴桥县| 达尔| 天峨县| 吉首市| 瑞金市| 漯河市| 公主岭市| 特克斯县| 叶城县| 宜城市| 迭部县| 乌审旗| 红桥区| 揭西县| 克什克腾旗| 北辰区| 哈尔滨市| 贞丰县| 游戏| 鸡西市| 鄄城县| 临桂县| 若尔盖县| 平定县| 汕尾市| 观塘区| 南通市|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