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中游河道水動力數學模型及應用
- 虞邦義 蔡建平 黃靈敏等
- 508字
- 2021-04-30 19:09:38
第1章 淮河中游河道概況
1.1 地形地貌
淮河流域地處中國東部,介于長江和黃河兩流域之間,位于東經112°~121°,北緯31°~36°,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江淮丘陵、通揚運河及如泰運河南堤與長江分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泰山為界與黃河流域毗鄰。流域面積27km2。
淮河流域位于全國地勢的第二階梯前緣,大都處于第三階梯上,流域西部、南部及東北部為山區和丘陵區,其余為平原、湖泊和洼地。流域內山丘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平原面積約占2/3。淮河流域東西長約1000km,南北平均寬約400km。淮河流域上游兩岸山丘起伏,水系發育,支流眾多;中游地勢平緩,多湖泊洼地;下游地勢低洼,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水網交錯,渠道縱橫。
由于平原廣闊、地勢低平、南北支流呈不對稱的扇形分布等地形地貌特點,淮河流域蓄排水條件差。每當汛期大暴雨時,淮河上游及支流山區洪水洶涌而下,洪峰很快到達王家壩,由于洪河口至正陽關河道彎曲、平緩,泄洪能力小,加上絕大部分山丘區支流相繼匯入,河道水位迅速抬高。淮南支流河道源短流急,徑流系數大,但中游河道狹小,河道不能容納時即泛濫成災。淮北支流流域面積大,匯流時間長,加上地面坡降平緩,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且受干流洪水頂托,常造成了淮北和沿淮嚴重的洪澇災害[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