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孩子這樣學習會上癮
- (日)菊池洋匡 秦一生
- 1423字
- 2021-04-02 14:10:10
——對學習產(chǎn)生“心動”的感覺
“把這一章學完,就可以讓你出去玩。”這樣的臺詞您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經(jīng)常對自己的孩子說?
但是,我希望您以后看到孩子還沒有學完一項完整的內(nèi)容時就跟他說:“很遺憾,學習時間結(jié)束了,出去玩吧。”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不是鼓勵孩子半途而廢嗎?其實不然。越是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叫停孩子的學習,越能激發(fā)孩子“遺憾”“可惜”的心理,從而越想繼續(xù)學習。
孩子,是一種想把任務做完的生物
為什么在不合時宜的時機叫停孩子的學習,反而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呢?因為人類具有一種特質(zhì),那就是“與已經(jīng)完成的任務相比,尚未完成的任務更吸引人”。這種現(xiàn)象也叫作“蔡加尼克效應”。
舉個例子,當您在家里看電視劇,正看到高潮部分時,突然插播了一段廣告,您是不是覺得很不爽?不爽是因為您想繼續(xù)看下去,所以您一般會耐著性子看完廣告,然后接著看劇。這是廣告商的套路。另外,對連續(xù)劇來說,每一集都會結(jié)束在有懸念的地方,也就是“不合時宜”的地方,令觀眾很不爽。但正是因為這樣的設計,觀眾才會迫切地想看下一集。
電子游戲的設計也是如此,為了讓人癡迷于這款游戲,游戲設計者會想方設法不讓游戲出現(xiàn)一個“恰到好處的結(jié)束點”。有些孩子癡迷于玩電子游戲,家長很頭痛,經(jīng)常跟孩子約好:“玩完三關(guān)就不許玩了,去寫作業(yè)。”可是,等家長再回來時,發(fā)現(xiàn)孩子已經(jīng)玩了十關(guān),卻還是停不下來。這可如何是好?!其實,孩子這種陷入游戲無法自拔的狀態(tài)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游戲中根本沒有一個“恰到好處的結(jié)束點”,過了第一關(guān),孩子還想看看第二關(guān)是什么樣……那我們何不把游戲中的套路應用到學習中呢?
細分時間,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我推薦的方法是細分時間,按順序安排任務。如何細分時間,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而定。對低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持續(xù)做一件事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只有“年齡+1分鐘”左右。對小學高年級的孩子來說,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也就15~30分鐘。所以,我建議以10~20分鐘為標準進行切換。
舉例來說,我們伸學會面向小學生設計了一種課堂時間安排:“限時知識搶答(10分鐘)→老師授課(10分鐘)→讓孩子深入思考的主要問題(20分鐘)→知識對戰(zhàn)(10分鐘)”。每一個細分時段,都在孩子的注意力限度之內(nèi),而且,當他們還能繼續(xù)進行該項目的時候,停止,轉(zhuǎn)入下一個項目。到最后,50分鐘左右在孩子意猶未盡的時候,下課。讓孩子帶著“還沒學夠”的遺憾感回家,然后心心念念一周后,再來上下一節(jié)課。

在孩子“還想再做”的時間點果斷叫停
當孩子說“我還想再學點”的時候,有些家長心里都樂開了花,但這時一定不要被興奮沖昏了頭腦,絕不能再讓孩子學了。一旦孩子“還想再學點”的愿望得到了滿足,以后就很難“想再學點”了。
所以,這樣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對孩子說:“今天學習數(shù)學的時間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明天再學吧。”然后帶孩子進入下一項任務。
敵人其實在自己心里
也許您已經(jīng)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如果不讓孩子把該學的學完,您自己心里就會很不舒服,所以,平時才會一直教育孩子:“把這一章學完再去玩。”等孩子按照您的要求學完了,您的心里也就舒服了。
于是問題來了,是您讓自己心里舒服重要,還是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重要?我認為,如果家長能夠戰(zhàn)勝自己心里的敵人,不為了自己心里舒服而強迫孩子學習,而是在孩子意猶未盡的時候果斷叫停,幫他們保留更濃厚的學習興趣,不是更好嗎?
總結(jié)
孩子學習,應該在他們“還想再學點”的時候果斷叫停。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這樣的時機,我們可以對學習時間進行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