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另境傳(桐鄉歷史文化叢書)
- 孔海珠
- 1291字
- 2021-04-13 15:43:47
長房長孫就學難

少年孔令俊
我父親孔另境于1904年7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桐鄉縣青鎮(現烏鎮)的東柵。父親原名孔令俊,字若君、孟養。孔姓的“令”字輩,為孔子第76世。他雖是孔家這一族的長房長孫,卻是他母親第六個孩子,小名阿六。他出生后受到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長輩的寵愛是自然的,況且還是好不容易才存活下來的長孫子,因此格外受到疼惜、寵愛。他繼承了祖上的嚴峻、倔強、直率的性格,同時又有很活躍的個性。父親曾說,小時候身邊伺候他的丫鬟不少,他們一起玩耍,非常調皮。在四代同堂的家里,長輩很多,又是長房長孫,老人們尤其希望有朝一日孫子能繼承自己創下的家業。然而,他的祖父對后輩的教育卻是除了四書五經之外,對教科書式的新式教育也極力反對的守舊之人。所以,父親的求學之路并不容易。
父親起初是在私塾里讀書。父親多次回憶起他的私塾老師,大名叫曹世平,他自稱“百曉”,向他請教什么,他都知道。是個飽讀詩書又趕時髦的鄉鎮聞人,自費訂閱的《新聞報》是每天必讀之物。他又是鎮上有名的塾師,在烏鎮鎮上自己家里開私塾,招二三十名小孩子,其中,特別喜歡父親,稱呼他“六相”,也只有曹老師如此這般喚他,因為父親是他母親生養的第六個孩子,那個“相”字,在于很看好他的將來,以后是當官的料。還受家長之托,為父親取名“孟養”。意在集孔子、孟子的學養于一身,非常了得。家長得到這個“字”,自然很高興。我父親卻并不喜歡,他說,字孟養,一次也沒有用過。不過,家譜上已經記載上去了。父親在曹老師的私塾念了兩年,后來轉到家鄉的國民初等及高等小學。
曹老師的私塾也因為民國后教育提倡新式小學,學生都轉走了,私塾也辦不起來了,失業的他生活落魄起來,老是向“六相”的母親告貸,母親看不下去,看在曹老師待“六相”的好,開口向兒子的父親說情,不日,曹老師到他們的店鋪里做起朝奉來了,坐在店門邊上的高椅子上。那時那景,那曹老師的故事一一浮現起來……直到父親執筆寫了一篇名為《曹老師》的回憶紀實文章。
之后,父親進家鄉植材小學讀書。小學畢業后,他想離開家鄉赴嘉興的中學讀書。可是,他的祖父個性極為頑固,對于后輩的教育,認為除了讀“四書”“五經”之外,什么教科書之類是他所極端反對的。所以,他的求學之路也幾乎因了這位頑固祖父的反對而宣告中斷。父親起初是在私塾里讀書,因為他們不同住在一處,后來轉到國民初等小學及高等小學,都是一直瞞著祖父的,但是等到他高小畢業要進中學的時候,因為要到外埠,無法再瞞得住了。
那時,他的姐姐已出嫁,姐夫沈雁冰是從大學里出來的,祖父對其姐夫的廣博知識,雖曾表示過相當高興,但對他所受的那種洋派教育,始終覺得并不贊同。當父親要進中學的時候,先由他姐姐來信告訴祖父,不意受祖父一頓嚴詞訓斥,后來姐夫又寫信來代為要求和解,祖父讀后大為生氣,去信駁斥。他的姐夫只好又寫信來再度辯解,祖父仍回信不允,如此往返駁難,經過好幾個月,雙方都洋洋數千言,大開筆戰,因為其姐夫站在有理的一面,所以祖父駁斥時大感困難,往往漏夜握筆,窮思極想,仿佛感到非常痛苦,常常大聲浩嘆。到后來祖父雖終沒有認輸,然而已表示可以消極不管,這時父親才終于獲得了進中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