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稅:快學快用實操筆記
- 韓坤玨
- 2922字
- 2021-04-12 17:22:50
1.2 稅收制度要素及稅種分類
最近,某公司財務部來了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實習生小王。聽說財務部最近正在整理稅務報表,小王好奇地問道:“我們公司要交哪些稅?交多少稅?什么時候交?”小王提出的一連串問題,反映出了很多財稅新手的知識盲點。
如果企業財稅人員能夠了解基本稅收制和稅收關系[4],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本節將詳細介紹稅收構成的基本要素,幫助大家夯實稅收的基本知識。
1.2.1 稅收制度要素
稅收制度簡稱稅制,是國家各種稅收法令和征收管理辦法的總稱,是國家向納稅單位和個人征稅的法律依據和工作規程。
稅制一般由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免和加征、稅務罰則等要素構成,這些要素被稱為稅制要素。其中,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和稅率是三個最基本的稅制要素。
1.納稅義務人
納稅義務人簡稱納稅人,是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納稅人是繳納稅款的主體,既可以是法人[5]也可以是自然人[6]。
在實際納稅過程中,還有一些與納稅義務人相關的概念,也是財稅人員應該了解和掌握的。與納稅義務人相關的人物如表1-1所示。
表1-1 與納稅義務人相關的人物

[1]稅負亦稱稅收負,是因國家征稅而造成的一種經濟負擔。
2.征稅對象
征稅對象又稱課稅對象,是指稅法規定對什么征稅,是確定稅種性質和名稱的重要依據。簡而言之,就是我們通過征稅對象來判斷一種稅與另一種稅的區別。
例如,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企業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其他所得和清算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個人取得的應稅所得。
3.稅目
稅目是指在稅法中對征稅對象分類規定的具體征稅的項目。由于征稅對象范圍較大,規定較為籠統,所以國家通過稅目將各個征稅對象分開說明,采用不同的征稅方式。
在設置稅目時,通常采用兩種方法,即列舉法和概括法。設置稅目的方法如表1-2所示。
表1-2 設置稅目的方法

4.稅率
稅率是稅額與征稅對象的比例,是計算稅額的尺度。每種稅的適用稅率,在稅法中都有明確規定。
稅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經濟利益,是稅收的關鍵所在。稅率有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和定額稅率三大類型。
(1)比例稅率
比例稅率是指當征稅對象一致時,不管數額大小,都征收相同比例的稅額。我國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都采用比例稅率。
在實際運用中,比例稅率分為三種具體形式,即單一比例稅率、差別比例稅率和幅度比例稅率。比例稅率的三種具體形式如表1-3所示。
表1-3 比例稅率的三種具體形式

(2)累進稅率
累進稅率是指隨著征稅對象或稅目數額的增大而逐級遞增的稅率。在使用累進稅率時,要將征稅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若干等級,從低到高分別規定逐級遞增率。
累進稅率因計算方法和累進依據不同可分為全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超率累進稅率、超倍累進稅率四種形式,如表1-4所示。
表1-4 累進稅率的四種形式

(3)定額稅率
定額稅率也稱固定稅額,即稅率固定,只受征稅對象的數量影響,不更改稅率。定額稅率不受產品成本升降和價格高低的影響,稅收收入可靠,納稅人負擔穩定,有利于征收管理,在世界范圍內運用得比較廣泛。
5.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納稅環節是指全部征稅對象在再生產中的分布,如資源稅分布在生產環節、所得稅分布在分配環節等。它制約著稅制結構,對取得財政收入和調節經濟有著重大影響。
狹義的納稅環節是我們通常情況下理解的納稅環節,是指應稅商品在流轉過程中應納稅的環節,是商品流轉征稅中的特殊概念。
商品從生產到消費,中間需要經過多個環節,其中哪個環節需要納稅,是每個企業都應知悉的。
6.納稅期限
納稅期限是指稅法規定的關于稅款繳納時間方面的限定。稅法中關于納稅期限的規定通常包括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期限和繳庫期限三個方面。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指納稅人依照稅法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時間。納稅人的某些應稅行為和取得應稅收入在發生時間上不一致,為確定稅務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征納關系和應盡職責,稅法對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做出了明確規定。
納稅期限是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向國家繳納稅款的最后時間限制。它是稅收強制性、固定性在時間上的體現。任何納稅人都必須如期納稅,否則就是違反稅法規定,將受到法律制裁。
繳庫期限是指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把應納稅款繳入國庫各基層庫或國庫經收處的時間限制,也指稅務機關把自身直接征收的稅款繳入國庫的時間限制。
納稅小課堂
企業財稅人員在確定納稅期限時,應注意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1)確定結算應納稅款的期限,即多長時間納一次稅。通常,企業的納稅時間為1天、3天、5天、10天、15天、30天。
(2)確定繳納稅款的期限,即納稅期滿后稅款多長時間必須入庫。
7.納稅地點
納稅地點是指納稅人申報納稅的地方。納稅地點一般為納稅人的住所地,也有規定在營業地、財產所在地或特定行為發生地的。中國稅收制度對納稅地點規定的總原則是納稅人在其所在地就地申報納稅,但考慮到某些納稅人生產經營和財務核算的不同情況,對納稅地點也做出了不同規定。我國稅收制度規定的納稅地點如表1-5所示。
表1-5 我國稅收制度規定的納稅地點

8.減免和加征
減稅又稱稅收減征,是指按照法律、法規減除納稅義務人的一部分應納稅款。減稅通常是對某些納稅人、征稅對象進行扶持、鼓勵或照顧,以減輕其稅收負擔的一種特殊規定。
免稅與減稅的性質類似,也是稅收的嚴肅性與靈活性結合制定的政策措施,是普遍采取的稅收優惠方式,所以減稅與免稅常常被統稱為減免稅。
稅務加征是在應納稅額的基礎上,加征一定比例稅額的措施。稅務加征包括地方附加、加成征收和加倍征收三種形式,如表1-6所示。
表1-6 稅務加征的三種形式

[1]正稅:通常把按照國家稅法規定的稅率征收的稅款稱為正稅。
加征的稅款多用于發展地方事業或者調節貧富差距,能夠在不增加稅率檔次的情況下,使稅率得到合理延伸。
9.稅務罰則
稅務罰則是指對納稅人不依法納稅、不遵守稅收征管制度等違章行為而實施處罰的規定。稅務罰則是嚴肅稅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執行稅務罰則對于嚴肅稅收法紀、保證稅收政策、法令、制度的貫徹執行具有重大意義。
納稅小課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規定的稅務罰則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五點:
(1)罰款;
(2)補稅并加收滯納金;
(3)補稅并罰款;
(4)強制執行措施;
(5)對納稅人嚴重違反稅收法規并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稅收制度要素主要由上述九部分組成。熟知這九大要素,能夠幫助企業財稅人員構建稅務知識框架,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1.2.2 我國稅種分類
稅種分類是國家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各稅種進行的歸類。各稅種之間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點,共同組成了稅收體系。稅種分類可以幫助國家建立完善、科學的稅收制度,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和促進稅收的科學發展,是研究稅收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一種方法。
我國的稅種眾多,可以根據不同劃分標準進行分類。比如,按征稅對象的性質、稅收管理權和收入支配權、稅收與價格的組成關系、計稅依據、稅收負擔是否轉嫁等進行分類。我國稅種的分類如表1-7所示。
表1-7 我國稅種的分類

我國稅種門類眾多,涉及各行各業,分類也較為復雜。想要對我國的稅收種類建立一個清晰的認知,財稅人員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實操筆記
【單選題】下列各項中,屬于中央稅的是( )。
A.增值稅
B.契稅
C.土地增值稅
D.消費稅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