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講起良秀,直到今天,大概也還有人記得。當(dāng)時良秀是名重一時的畫師,論起繪畫的才華,無人能出其右。發(fā)生那事的時候,他已過了五十大關(guān),有年紀(jì)了。模樣是一個矮小的、瘦得皮包骨頭的、脾氣很壞的老頭兒。來府里拜謁大公時,他總是穿一件丁香色的獵衣,戴著烏布軟帽。良秀的人品極為低下,他有一張不像老人該有的血紅的嘴,顯得特別難看,好像野獸。有人說,那是因為舔畫筆的緣故,可不知是不是這么回事。更有些尖嘴薄舌的人,說良秀的形容舉止像個猴子,竟給他起了個諢名叫作“猿秀”。
起這個諢名也有一段故事。良秀有個獨生女兒,年方十五,當(dāng)時在堀川大公的府中做小侍女,她是個甜美可愛的姑娘,完全不像生身父親,可能因為早年喪母,年紀(jì)雖小,卻特別懂事、伶俐,對世事很關(guān)心。夫人和眾侍女都很喜歡她。
有一次,丹波國獻(xiàn)上了一只馴化了的猴子。頑皮的小公子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良秀,那小猴子本來模樣就夠滑稽的,再有這么個名字,府邸里沒有一個人不笑的。為了好玩,大家見它趴在大院松樹上,或躺在房間席子上,便叫著良秀良秀,逗它玩樂,故意捉弄它。
有一天,方才已經(jīng)講過的良秀的女兒,手拿系著一封信札的紅梅枝,打長廊經(jīng)過,只見廊門外逃來那只小猴良秀,大概腿給打傷了,爬不上廊柱,一拐一拐地跑著。后頭,舉著一根樹條的小公子一路追來,邊追邊喊:“好個偷橘賊!還不站住,還不站住!”良秀女兒見了,略一躊躇,這時逃過來的小猴抓住她的裙邊,嗚嗚地直叫——她心里不忍,一手提著梅枝,一手將紫色的大袖輕輕一甩,把猴兒抱了起來,向小公子彎了彎腰,柔和地說:“恕我冒犯。到底是個畜生,請您饒了它吧!”
小公子正追得起勁,馬上臉孔一板,頓起腳來:
“為什么護(hù)著它?那猴子是偷橘子的賊!”
“畜生呀,不懂事嘛……”
女兒又求著情,輕輕地一笑:
“再說叫起良秀來,總覺得是父親挨打受罵,不忍心看著不管。”她如此一說,迫得小公子也只好罷手了。
“是嗎?既然你是為父親求情,那我姑且饒過它吧。”公子勉勉強(qiáng)強(qiáng)地應(yīng)允,將木棒一丟,轉(zhuǎn)身回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