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從此以后,良秀女兒便和小猴親熱起來。女兒把公主給她的金鈴用紅綢系在猴兒脖子上。猴兒依戀著她,不管遇到什么總繞在她的身邊不肯離開。有一次姑娘感染風寒,躺在床上,小猴子便規規矩矩地坐在她枕頭邊,一臉憂心忡忡的模樣,一個勁兒地啃自己的爪子。
奇怪的是,從此也沒人再欺侮小猴了,最后連小公子也對它好了,不但常常喂它栗子,而且如果有哪個仆人踢了這小猴,小公子就會勃然大怒。據說一次大公特意叫良秀女兒抱猴參見,大概也是因為聽說少女喜愛小猴的緣故吧。
“有孝心,該賞該賞!”大公當場賞了她一件紅襯衣,而小猴也學著姑娘的樣兒,恭恭敬敬地拜受了這件襯衣。大公一看,更是欣喜萬分。因此大公分外寵愛良秀的閨女,是出于喜歡她愛護猴兒的一片孝心,并不是世上所說的出于好色。這些事等我到后邊,再慢慢來說。在這兒我只想說一句:不管她長得多么美麗動人,大公那種身份的人也不會愛上畫師這類人的姑娘。
卻說良秀女兒掙到很大面子,從大公跟前退出來。因為她本來就是一位靈巧的姑娘,也沒引起其他侍女的嫉妒。反而從此以后,她跟猴兒一起,總是不離公主的身邊,每次公主乘車出外游覽,也缺不了她的陪從。
姑娘的事先放在一邊,再說說她父親良秀。雖然小猴子良秀得到了大家的疼愛,可是良秀本人卻依然是人見人厭,背地里人們仍叫他“猿秀”,并且已不限于府內,甚至橫川的和尚們每逢提起良秀也都像撞見什么魔障一般,臉色為之一變(當然,據說這是因為良秀把和尚們的形狀畫得滑稽可笑之故。但終屬街談巷議,未必確實)。總之,不論在哪里,他的名聲都是不好的。不說他壞話的,只是少數畫師,或只見過他的畫,沒見過他本人的那些人。
實際上,良秀這人不光是模樣卑瑣,他還有好些更招人嫌惡的毛病,所以只能說他全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