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預測:經濟、周期與市場泡沫作者名: 洪灝本章字數: 1955字更新時間: 2021-03-11 16:24:26
宏觀的革命
進步就是波動。
——熊彼特
大蕭條時期可以說是現代宏觀經濟學大爆炸的時期。1934年,在出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前夕,凱恩斯在給他的好朋友蕭伯納的一封信里寫道:“我相信我在寫一本在未來十年里將徹底改變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書,雖然它的影響不太可能立竿見影,但這個世界思考宏觀經濟的角度將從此改變。我并不奢望現在誰會相信我,但我自己非常相信這一點。”《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一本關于經濟運行模式的集大成之作,以各種高深的數學模型解釋了宏觀經濟運行歷史的形成和伴隨的現象,也預言了未來經濟發展的結果。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時,美國和全球經濟還被1929年股市崩潰后的經濟大蕭條影響著,這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這部著作的出版恰逢其時,因此非常暢銷,很快就成為宏觀經濟學里一部必讀的經典之作。凱恩斯理論明顯有別于當時經濟學家的理論共識。他的經濟分析以有效需求的不足和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為出發點,以經濟周期、系統不確定性以及社會主義性質的投資取向為主要元素。凱恩斯為政府在波動、混亂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體系里扮演積極的角色奠定了理論基礎,并深刻影響了當時羅斯福的新政。凱恩斯的革命性思維認可政府可以用政策干預市場,與當時古典派提倡以自由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見解大相徑庭。凱恩斯主義的新理念自此一直影響著宏觀管理的思維——直至20世紀70年代油價不斷攀升,美國經濟再次陷入嚴重衰退,有關的經濟管理模式才最終被貨幣主義所取代。
可惜的是,與愛因斯坦、馬克思、弗洛伊德和達爾文等其他著名的開宗立派的學者不一樣的是,凱恩斯52歲時才出版他的集大成之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而該書出版后不久,凱恩斯又不幸患上嚴重的心臟病。因此,凱恩斯后期未能完全參與市場詮釋他的作品的過程,同時《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也確實十分晦澀難懂。不久之后,凱恩斯的理論便在新古典貨幣主義登場、沃爾克實施貨幣政策實驗之后逐步退出經濟舞臺——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傳統的宏觀經濟學理論紛紛失效之后,人們才重新回顧這一塵封已久的思想。然而,新古典經濟學派對凱恩斯主義的闡釋,僅僅局限于在經濟困難時期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凱恩斯的理論也因此迷失于新古典經濟學派的闡釋之中。如果現實世界果真同新古典主義所假設的一樣,常常可以自發地調整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那么為什么自1980年后出現了這么多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同時央行每次都不得不進行市場干預?
市場儼然是經濟的一面哈哈鏡,是經濟運行的一種扭曲而夸大的反映。盡管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很好地解釋了經濟運行的規律,但對于市場這面反復無常的哈哈鏡,凱恩斯并沒有花費太多的筆墨去討論。關于市場預測,很多人都嘗試過,但很少有人成功。預測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矛盾的行為:今天預測的結果,需要在未來驗證,但在未來到來之前,我們以當前的預測為基礎的所作所為將改變未來的軌跡,最終很可能導致預測無法實現。換言之,預測的歷史成績越優秀,在未來預測實現的概率也就越小。
預測市場,本質上就是要找到一些市場運行的規律,并假設在預測未來的時候,這些歷史規律將大致保持不變。我多年以來的研究結果表明,盡管難度很大,但是市場的運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一般來說,市場趨勢一旦開始,就將沿著一定的軌跡,在一定的時空里運行到極致,然后再反轉。圖0.1顯示的是,標準普爾指數(以下簡稱標普指數)實際價格對數指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35年的波動周期。也就是說,市場的運行似乎有一個內生的周期,而這個內生的周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預期來驅動的。央行的貨幣政策并不能改變周期的運行,相反,央行的貨幣政策使市場預期的形成更加極端。這是因為市場預期存在自適性,會因為過去對于政策的觀察和經驗積累而不斷改變,從而導致市場價格加速并提前反映政策的變化,也使市場周期的運行更加極端。

圖0.1 進步就是波動——1945年以來,標普指數實際價格周期
注:標普指數實際價格對數指標(右軸內),42月移動均線(右軸外)。
數據來源:彭博,作者計算。
寫作本書的時候,我在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閱讀了許多這個領域的學術研究。而后發現,其實主要的經濟學理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都是一脈相承的。我籠統地把各個經濟學派分為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這些不同的經濟學派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對市場的有效性,以及市場如何最優地分配有限資源的看法。簡言之,新古典主義依靠市場,假設市場總是可以通過市場價格的信號重新分配組合資源,重新回到一個所有資源都被最優分配以達到產出最大化的均衡。而凱恩斯主義依靠刺激社會需求來調整市場,促使市場重新回到均衡點,然而這個新的均衡點可能是次優點,同時經濟可以有多于一個的均衡點。新古典主義以市場為核心,而凱恩斯主義更多是圍繞人性展開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