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滁州之戰與第一次求和
- 南唐那些事兒
- 溫山喬
- 1803字
- 2021-04-11 09:48:18
后周的攻勢依舊很緊。
后周改變了方向,把正陽的浮橋改到下蔡鎮,當時皇甫暉就與另一名大將林仁肇去破壞,結果對方人多,還是把浮橋建好了。
最后世宗下令,精銳渡過淮河,直逼清流關。清流關在今天滁州,一直以來是重要的關隘,南望長江,北控江淮,也是南京過江往北的重要通道,被譽為“金陵鎖鑰”。而當時皇甫暉就撤退后守在那兒。我們也看得出,此次后周是來勢兇猛,劍鋒直指南唐國都。
而后周的先鋒軍正是趙匡胤。當時皇甫暉列陣于清流山下,剛跟后周軍的前鋒接戰,趙匡胤就率兵從山后殺出,皇甫暉等大驚,率軍敗走一路列部退入滁州城。皇甫暉斷了護城河的橋梁,打算堅守城池,趙匡胤騎馬率兵涉水過了護城河,直追到城下。皇甫暉說:“我們各為其主,希望我們雙方能擺開軍列一決勝負。”趙匡胤笑笑答應了他。皇甫暉整隊出城,趙匡胤抱著馬脖子徑直上前,一刀砍中皇甫暉的腦袋,將他活捉,后唐軍大敗,姚鳳也被生擒。皇甫暉與姚鳳被活捉之后,趙匡胤把他們送到壽州,柴榮召見他們,皇甫暉見了柴榮說:“我累了,坐一會兒。”坐下之后,又說:“我躺一會兒。”不等柴榮同意,就躺下了。他神色自若地對柴榮說:“不是我不為國事盡力,實在是南北雙方軍隊差距太大,我在后晉為將的時候,曾與契丹人交戰,契丹人的兵馬也不如周兵雄壯,昨天我退保滁州城,沒想到周軍士兵攀墻而上,如飛一般,我心力交瘁。所以被生擒了。”柴榮一看皇甫暉渾身負傷,很是憐憫,下詔賜給他金帶、鞍馬,過了幾天,皇甫暉因傷勢惡化不肯醫治而死。
確實,皇甫暉一生征戰無數,可以說,他是后唐的亂臣,正是他成就了日后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因為李嗣源就是去平定他的叛亂而中途變卦的。但就是這么一個南唐的降臣,最后卻成了南唐的忠臣,怎不讓人唏噓,怎不讓那些口口聲聲說愛國的將領汗顏。
清流關丟了!再這么下去遲早完蛋。李璟趕緊派一名將領帶著自己的信函去徐州,表示自己愿意把周世宗當哥哥一樣對待,每年進貢一些寶物給你。同時也讓自己的弟弟李景遂也給后周地方將領遞信,表示希望講和。但人家根本不理,仗繼續打。
這可怎么辦,李璟繼續請和。二月份,派翰林學士鐘謨,文理院學士李德明兩人去下蔡直接求見世宗講和,同時帶了很多寶物,什么金器千兩,銀器五千兩等等又送了五百頭牛,二千石酒給后周軍隊,去犒勞人家。下這么大血本,目的只有一個,柴榮大哥,我錯了行不行,咱倆講和吧,再這么打下去我就成亡國之君了。
鐘謨,李德明兩人有點天賦也有點口才,但兩人也都不是什么好人,仗著被李璟寵幸,就胡作非為,人們都合稱他們為“鐘李”。雖然跟五鬼不是一伙的,但本質都差不多。當然,這個有口才是李璟認為的,所以李璟就派他倆去求和。事實上,李璟即將要為自己的這個錯誤決定買單。
世宗知道他倆想干嘛,就傲慢得很,說:“你們的主公自稱唐朝王室苗族后裔,禮節或許和其他國家的不太一樣。你們和我就隔了一條淮河,卻從來沒有好好相處過,還走海路去找遼國,不和中原地區打交道,跑去和蠻夷結交,禮儀何在?還想要我罷兵?我又不是齊楚燕韓趙魏那樣的笨蛋諸侯,你以為你能說得動我?回去告訴你們主公,讓他自己來見我,再拜謝罪,就什么事都沒有了。否則,我把你們的金陵城打下來,國庫拿來勞軍,到時候可不要后悔!”被這么一說,這兩個慫包就原形畢露了,嚇得不敢反駁。最后他倆竟然說,我們國君也害怕啊,愿意把淮南幾個州全給你們,而且每年進貢。最后李德明竟然還加了一句,希望大周皇帝您先別殺了我,寬恕幾天,讓我回國取了表,就能把淮南江北那些地方全割讓給您。李璟肯定在南京等著這兩人的好消息,卻不曾想這兩個人骨頭一軟,已搖身一變,成賣國賊了。
世宗自然是不屑一顧的,就把鐘謨扣留下了,讓李德明回去。李德明應該是慶幸自己還活著,就屁顛屁顛地跑回去,對著李璟把周世宗一頓吹。說人家英明神武得很,我們只能割地。李璟當時就生氣了,不聽他的,李德明還在作死,說你不割地,到時候后周一定會攻陷首都,把南唐滅了。你這胳膊肘往外拐啊,但凡有點愛國意識的都很生氣,于是后來李璟一紙命令,在鬧市中把李德明斬了。這就是賣國賊的下場。
第一次求和就這樣失敗了,后周加緊攻勢,就連吳越都在后周的征召下來幫后周了,也來趁火打劫。而當時各地守將不是逃的逃就是降的降。最重要的是,此刻東都揚州城也被占了,守將馮延魯被抓。這可急壞了李璟,怎么辦呢?咱們也要請救兵。于是派使者北上去契丹搬救兵,沒想到使者在淮北就被后周抓了。這下實在是沒轍了,難不成亡國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