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你已逝,再無人愛我
- 南枯信
- 3009字
- 2021-03-13 20:26:04
在2020年8月20日,我寫一首詩《成都》:“這城的雨就是綿,綿長如絲線,纏著人間的嗔癡、情戀。相信來日方長的我們,卻不知道生離更死別//滿城的燈火啊,酒精噬骨,日復(fù)一日,顛簸不定,從遠古石鐘的縫隙,鑄造痛苦一世的結(jié)局//你走得有多突然,我的心就有多痛,當(dāng)夢碎在成都的煙雨,才知沒了你,便是沒了路。”
《成都》這首詩出來,馬上我的朋友蘇揚就寫了篇短篇:
“《成都》一詩,是2020年8月20日晚上,南枯信先生走在成都錦里古街寫下的——南枯信先生走在和孟曉雨女士曾經(jīng)散步游玩的地方,往事如夢,深情、痛苦和遺憾,一下子集中爆發(fā),誕生出《成都》。
孟曉雨女士離世兩年多以來,南枯信先生一直沉浸在其中的痛,他對她是癡念的,他和她聚少離多的漫長時光里,彼此堅守,共同成長。記得有次和南枯信先生吃飯,他說:“我和曉雨,是融為一體的,我們不是兩個人,我們是一個人!”想來,這般深情和純美的感情,是世間罕見的。作為朋友,我一直希望他們兩個能夠長相廝守。可是,陰晴圓缺,沒辦法。有時,我在想,是不是二人的感情太過完美、深情,才留下遺憾——生離死別。
“酒精噬骨”,自從孟曉雨女士離世,南枯信先生便嗜酒如命,在深夜里長飲,也許在酒精的麻醉中,他可以獲得片刻的安寧。
《成都》寫到最后,令我潸然淚下的是,“你走得有多突然,我的心就有多痛;當(dāng)夢碎在成都的煙雨,才知沒了你,便是沒了路!”孟曉雨女士是機敏的,而南枯信先生是沉穩(wěn)的,他們兩個在一起是相得益彰,一靜一動,孟是動,南枯是靜,在平時的處事和生活中,孟曉雨女士是主導(dǎo)和引領(lǐng)的,南枯信先生就跟著。所以孟曉雨女士的離世,令南枯信先生沒了方向感和恐慌感,就像他自己說的“沒了你,便是沒了路!”
他們兩個的感情,至達親情,相互依賴,一人離開,另一人便陷入迷惘、無助!”
在2018年,曉雨剛?cè)ナ挪痪脮r,我填了幾首詞,朋友們看了,很受感動,特別是呼延藍,她寫了篇評論《凄美不過南枯詞》:
“早就聽聞南枯信填詞有一手,近日見其三首詞,果然,情真意切,自然清新,深沉感人,有清代納蘭之遺風(fēng)。納蘭和南枯,他們都是少數(shù)民族,一個是清代人,一個是現(xiàn)代人,他們都各有著一位刻骨銘心的紅顏知己或愛人,他們也都為自己摯愛的早逝創(chuàng)作出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詞。納蘭心愛的結(jié)發(fā)妻子盧氏,婚后四年就早逝,讓納蘭痛苦一生,只活了三十一歲。而南枯相識相親十年的紅顏孟氏也英年早逝,這令南枯的世界塌了半片天。能夠作為納蘭和南枯這樣溫柔多情、才華出眾的男子之愛人或情人,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獲盡他們溫柔之愛浴,在他們刻骨銘心的懷念中永恒美麗。
南枯信的摯愛情人孟氏2018年3月20日在異國他鄉(xiāng)離逝,令南枯陷入深深悲痛,加上一些社會上惡意的言論風(fēng)波,南枯似乎已經(jīng)對人間紅塵別無可戀。對十年相親的孟氏之離逝,南枯填了一首詞《虞美人》為祭奠和懷念。詞以“黃昏又是人情薄,片片梨花落。”開頭,開頭就是無奈、傷感的基調(diào),又到了黃昏,那流言蜚語的惡意紛紛令人深感世態(tài)人心涼薄,不禁心寒和無奈,正如片片落去的梨花一樣,真是春風(fēng)無情,讓我一個人在這人世間怎么辦?接下來是“此番別離了無期,哪堪人間還有招魂鼓?”我們這次分離后,了了無期,怕是無法再見面了,哪怕是我用招魂鼓來呼喚你,也永無再見的機會了。對于此句,還有人這樣解——我們這次分離后,無法再見,還好人間還有招魂鼓,我可以通過招魂鼓來和你在夢中相會。那么,《虞美人》的下片,南枯進行了回憶:“潑茶賭書當(dāng)時戀,易散相思酒。”其中,“潑茶賭書”用了一個典故,用的是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的故事,宋代詞人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時常比賽誰的記性好,比賽的方式是誰能記住某個事載于哪本書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經(jīng)查原書無誤為勝,勝者喝茶,而且每一次基本上都是李清照贏,李清照往往是興奮得舉杯大笑,不小心讓茶水潑濕衣服。南枯借此典故,在于說明他和孟氏的感情也像李清照和趙明誠一樣深厚,也表明孟氏和李清照一樣都是罕見才女,更在于表達對往日之美好無法忘懷的心情。詞的最后以“想來何事最銷魂,醉里夢喚卿卿淚如雨。”來結(jié)束,這世上讓我最銷魂的是,喝醉了酒,在睡夢中還呼喚著你的名字,醒來后不由得淚流滿面。我本來是想借酒消愁,暫時忘記悲痛,卻在睡夢中喊著你的名字,醒來時淚流。南枯的這首《虞美人》,太過傷心深情,令人為之感動。
為了更好的解讀,我向南枯信借閱了他和孟氏以前往來的書信,他們的愛情是一段公主和青蛙之戀,可以說是唐代詩人元稹和韋叢的現(xiàn)代翻版。南枯信,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而孟氏屬于出身上流社會,家庭經(jīng)濟豐厚,那么,是什么讓兩個出生于不同世界的人拴在一起的呢?毫無疑問,是才華,兩個都有出色的才華,便有了共同的話題,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南枯信的才華、熱情、真誠、溫柔征服了孟氏,孟氏的善良、多才、美麗也讓南枯沉戀,哪怕是后來孟氏因為事故,容貌留有瑕疵,南枯對其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愛戀。其實,南枯對孟氏更多的是一種依戀和依靠,孟氏的幫助讓他才華日進,讓他認識了新的世界,改變了他的思想視野、價值觀。
在《關(guān)河令》中,上片寫實景,借景抒情:“條風(fēng)雨肥向梅子,月露梧桐冷。多少回腸,無奈酒闌時。”雨飄落在春風(fēng)中,好不凄冷,晚上雨停了,梧桐樹上流動著月光,有幾分寂寞寒意。詞人無奈的飲酒,盡是傷心。“寂寞無限思量,為蕭娘、孤燈相影。”其中“蕭娘”是女子的代稱,楊巨源《催娘》詩:“風(fēng)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我為什么如此寂寞凄冷,是因為你不在身邊,所以只有孤燈相伴啊。而這個“你”,也就是詞中的“蕭娘”多半指的是孟氏。“猶記當(dāng)年,春宵和共語。”是回憶當(dāng)年幽會時的溫柔春宵。
《紅豆子》是詞譜南枯自己譜制的一首詞,寫得非常之好。“謝橋庭院三生記,雕梁燕泥,月過了銀墻,數(shù)看花叢鬢云香。”意境非常美,其中“謝橋”指的是東晉大貴族謝家,后來人們用來代指富貴人家,而“三生”,佛家說人有三生:前世、今生、來世。在這里“三生”是山盟海誓的意思,就是三生三世都要不離不棄,相親相愛的約定。詞人在回憶當(dāng)初偷偷和孟氏幽會的情景:燕子在雕梁上睡著了,和情人偷偷相會在月光下,約定三生不離棄,真是春宵苦短,時間都到了下半夜,月亮隱去,黎明將近,但南枯還是不忍離去,邊和情人欣賞著園中花朵,邊聞著情人的發(fā)香,貼耳情話如蜜。到了詞的下片,“多病原來相思憶,千山萬水,只影向哪邊?十年相親夢一場。”我多病,身體不好,都是因為太過思念你呀,都是因為走不出你離去的悲痛啊!在今后的歲月中,我獨自一個人過活,這人間千山萬水啊,沒有你,哪里才是我的歸宿,我該向哪里去?“千山萬水,只影向哪邊?”讀起了令人落淚,“十年相親夢一場”是一種無奈的絕望,看破紅塵似的絕望。南枯和孟氏相親十年,孟氏的離去,南枯無法接受也無法相信,美好的事物,如夢易逝。
“此番別離了無期,哪堪人間還有招魂鼓”的無奈與痛苦;“潑茶賭書當(dāng)時戀”的美好時光;“想來何事最銷魂,醉里夢喚卿卿淚如雨”的真情款款;“寂寞無限思量,為蕭娘、孤燈相影”的寂寞凄冷;“數(shù)看花叢鬢云香”的如膠似漆;“千山萬水,只影向哪邊”的彷徨,無不訴說著南枯和孟氏的傾城之戀,無不體現(xiàn)著南枯對孟氏的不滅之永恒愛戀。
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和南枯一樣的才華,為我們生命中的愛情創(chuàng)作一首首感人的詞,也不是每個人都像孟氏一樣幸運,遇上南枯這樣才華橫溢的心愛之人,為我們留下美麗動人的文字。但我們可以珍惜每段相愛時光里的點點滴滴,平常生活的普通,照樣可以演繹不朽的愛情詩篇,因為相愛本身就是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