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CEO對話:高瞻遠矚
- 陳志輝 謝冠東
- 1011字
- 2021-05-13 11:35:34
加拿大的學習經驗
張:你會如何形容自己的中學生活呢?
呂:我的中學生活非常自由。拔萃的入學門檻比較高,要求學生面試表現出色。考拔萃的時候,學校要我默寫英文,但我完全聽不懂外籍老師的說話,交了白紙一張,我也奇怪學校會錄取我。當年面試時,校長一打開我的試卷,便問我英文何以如此不濟,我說如果我語文了得,便不用來學習了。只要我有機會在這裏讀書,必然用心學習,考取好成績,令校長可以引以為傲。
張:當時沒有面試班,這些應是由衷之言。
呂:那是六十年代,還未有面試班。
張:你的中學生活自由自在,充滿歡樂。但為甚麼最後你選擇負笈外國?
呂:就是因為在香港太自由了。只就學術成績方面來說,母??隙ú皇亲铐敿獾?。母校標榜全方位發展,提倡學生不該死讀書,要建立其他專長。學校十分鼓勵我們參加課外活動,例如舞蹈、音樂或運動等,並從中多與他人合作,日後投身社會處事便更為圓滑,遇上各種情況都能處變不驚。在中學生涯,我並沒能吸取很多書本知識,卻學了不少做人道理。
反而在加拿大渥太華中學畢業那年,我的學業突飛猛進。當地天寒地凍,根本無法外出,只有足不出戶。除了讀書和運動,就沒事可做,所以我在一年之內差不多將過去13年要讀的書都讀完。香港要求學生「死讀書」,但我們這種頑皮學生對死記硬背興趣不大。相比起來,外國的老師常與我們交流,刺激我自發拿起課本,務求把知識融會貫通。
張:甚麼原因令你下定決心往外地求學?
呂:理由很簡單,若論考試排名,我不過名列四五十,在本地升讀大學的機會渺茫,不如趁早另覓出路。當時香港只有兩所大學: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別無選擇。我仍想考取學士學位,唯有退而求其次,到國外一試。幸運地,我得到入讀加拿大預科班的機會,便放手一搏。
張:到外地求學的一年對你影響深遠嗎?
呂:是的,那是學習生涯的轉捩點。我在香港讀書的態度是得過且過,囫圇吞棗,從來沒有認真理解當中的道理,能記的便記,記不住的就作罷。這種學習態度十分惡劣。後來到了加拿大,老師鼓勵我以不同方法讀書,開導了我,學習從此變得既容易又有趣,為我奠下了學術基礎。
陳:這跟渥太華的環境有沒有關係呢?
呂:我的住處十分偏遠。學校位於山上,附近甚麼都沒有。我還記得當年如要吃頓中國菜,只可留待星期天,乘巴士也要轉兩次車,花大約兩個半小時才找到一家中國餐館。當時我們很喜歡吃灌湯餃,但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吃。每次吃過灌湯餃後,都感到非常滿足。平日我們會吃豉油拌飯,但也覺得非常滋味。這就是七十年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