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CEO對話:高瞻遠矚
- 陳志輝 謝冠東
- 1318字
- 2021-05-13 11:35:29
公職與營商,各有管理技巧
張:你除了任職立法會議員,還曾擔任九廣鐵路公司主席、扶貧委員會委員及語言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等。這些公職有沒有加強你在G2000的管理技巧?
田:絕對有。我這個創業者本來習慣了一言堂,隨心所欲,後來因要向股東交代,才稍有紀律。縱然如此,但身為老闆,總會比較強勢。
但從政恰好相反,政治要尋求共識,就不能太強勢。而同一個議題,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在尋求共識的過程中,我獲益良多,學會兼聽,並在各方意見中取得平衡。
平日我在街上,也有很多人向我表達意見,驟聽好像很民粹,但細心一聽卻會發掘到一兩個有意思的觀點。我漸漸發現,「巡街」跟巡舖差不多,都會有很多人跟我傾談,表達意見,啟發我的思維。故現在我在公司也儘量不會擺太高姿態,並在各部門間尋求共識。以前我過於注重一個部門,哪個部門對產品的貢獻最大,我便要其他部門服務它,但長遠而言,這種不平等的待遇對公司無益。試想想,若其他支援部門失去士氣和歸屬感,單靠先鋒部門是不能撐起整家公司的。
張:在從政或管理公司方面,有沒有特別深刻的案例?
田:案例一時想不起來。我倒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個性衝突,對能否達成共識頗有影響。有時候,之所以不能達成共識,不是事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有些官員能力不高,但善於待人接物,這些人反而容易凝聚共識。反之,有些能幹的官員不聽別人意見,驕傲自大,別人覺得被他瞧不起,紛紛反彈,無法達成共識。
所以,無論多麼能幹,也要顧及別人的感受。有沒有心,有時比有沒有頭腦重要。在立法會如是,在我公司亦如是。別經常只叫下屬維護公司整體利益,要他們顧全大局。大局是要顧,但也要顧及員工的感受。所以,從政的經驗,對我的個人事業亦很有幫助。
而兼任公職增加了我的工作量,更令我有意外收穫——每一天我要幹的事情愈多,對每件事付出的時間就愈少,不免覺得自己「周身刀冇張利(博而不精)」,但在公司裏,反收出乎意料之效。
以前在公司全職工作,密密跟進員工進度,每隔數天便問一問看一看。但太親力親為,反令員工有點依賴。因為我常常都會親自把難題解決掉,不用他們操心。可是,到我身兼公職,偶然才回公司一次,下屬不能依賴我,便會自己想幾個解決方案,待我回公司時選擇。我發覺我跟進較疏,他們不但開心了,連效率也高了。
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投放太多時間在同一件事,有時怎麼想也想不通。在辦公室坐久了,可到市場走走,看看其他事物,反能為事業帶來一些新看法。
陳:這種「蜻蜓點水」的管理模式,對員工也有好處。若老闆時常坐鎮公司,總是過度跟進,甚至朝令夕改,反令員工精神緊張。若隔一段時間才回去巡視,員工反而期待見到老闆。
田:沒錯。現在我不常在公司,下屬需要我作出決策時才叫我回去。然後我順道請他們把上次開會的決定重新報告一次,我再看看他們是否執行妥當。
我想起一個鄧小平開會的故事。有說鄧小平開會,每次都只開一小時,由三時開到四時。最初幾次開會,各人都爭持不下,到會議結束也未能達成共識。這時眾人望著鄧小平,想他下決定。但鄧小平一言不發,逕自離去。此後眾人便機靈了,每次開會都變得較理性客觀,務求在一小時內能下定論。後來,鄧小平更發現,下屬們每次開會前都準備充足,預先討論好,到開會時很快就能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