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離多聚少的日子
- 地平線上的足跡
- 沙棗樹林
- 1635字
- 2021-08-11 08:57:13
爸爸:我越來越想不起你長啥樣了,我埋怨你,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不管我了。可是媽媽說:傻孩子,你爸在野外,你很忙!很累!為了能為國家找到更多的礦藏,為了祖國建設的更美好,為了讓我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你要奉獻石油。
爸爸:你常年不回家,我擔心你是不是和媽媽吵架了,媽媽說:好孩子,爸爸怎么會有時間和媽媽吵架?爸爸為了讓你買新衣服所以要努力呀!我說,我不要新衣服,我只要爸爸。媽媽說:爸爸是鉆井工人,春節放假就回來了。
爸爸:我不要那么多玩具和好吃的,因為那樣爸爸就可以不用那樣辛苦!就可以好好陪媽媽陪我啦,我不要爸爸那么忙那么艱苦,看到爸爸累,我會哭。
爸爸:媽媽說,你常年在野外,吃飯從來不準時,沒有新鮮蔬菜、沒有熱飯、沒有粥湯,得了胃病和風濕疼痛,經常常偷偷地吃藥,每次都是大把大把的往嘴里塞。爸爸:你一定要愛自己,按時吃藥,保重身體。爸爸:我跟媽媽說,我要給送藥,可我不知道去哪兒找你呀!
爸爸,我很愛您,您辛苦了!
王旭華的眼睛濕潤了,淚珠滴在信紙上
光陰似箭,一家人過了個團圓春節。王旭華連續休假三個月,把一年的周未和節假日攢了“一扎“,這就是鉆井工人的休假方式,連續干九個月,休息三個月。他媳婦還是工作二十天,休息十天,王旭華有時帶著孩子到采油隊,珍惜這準得的機會,住在一起,夫妻看井,這是石油生活的奇特一景。這井,就叫“夫妻井“。
腳下的這片黃土地,也隨著金雞叫響的那一刻,漸漸蘊含著太陽的溫度,而悄悄的將冰凍的土地消融。或許,在人們潛意識中,春天還很遙遠,也或許,山梁背陰面的積雪還在展示冬天沒有來得及散去的絲絲寒意,告訴著人們冬天還沒有走遠。可是山體在荒涼的衰敗中,枯萎的野草已經變得柔軟起來,如果細心點,就會發現所有的枯敗已經開始有了生命的特征。由于天氣變暖,山上的紅色身影也多了起來,修路、維護修理井場、保養設備,一切都在進行著。紅色的身影似乎是一種語言,注入山的靈魂,演繹著采煤人各種勞動的場景。
開春,王旭華又要走了,他離開后惟一放心不下的是年邁的父親。父親在野外工作了幾十年,落下了一身的毛病,消化不良,失眠,風濕性關節炎,前列腺增生肥大,血壓高。大夫囑咐要多休息,定時吃熱飯,按時吃藥,控制病情。他坐在父親對面的椅子上,好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凝視過父親,他已經是快六十歲的人了,頭發已經完全白了,臉上的褶子搐在一起像核桃皮似的,那張年輕帥氣的臉已經被無情的歲月耗損得目光呆滯毫無生氣了。他給爸爸叮囑著大夫的話。爸爸什么都沒有說,眼睛溫柔地看著他,有希望,有寄托,有思念,也有不放心,反過來安慰提醒他:“去吧!好好工作!干出點成績!千萬不要給王家丟臉。一定要注意安全。“
真是知子莫如父啊,父親太了解他了,王旭華知道父親也熱愛石油行業,鼓勵他干出點成績,做出一番事業來。
石油工人是高山頂上的不老松,不怕風吹雨打、天寒地凍。石油人是永遠年輕的,是永遠積極向上的,是永遠快樂的!
人生短暫,彈指一揮間,青春已逝,歲月不返。無論是在農村勞動的艱苦歲月,還是后來的參軍、轉業,憑著執著、堅毅、忍耐、負重等特有的精神和性格,克服和戰勝了人生中難以想象的挫折和困難。
于是,春天只是一個季節的變化,僅僅是一個希望的開始,他們站在風的路口,聆聽風走過的呢喃,聆聽歲月劃過的聲音。黃昏,更多的鳥兒群棲在站內幾棵年輕的槐樹枝上,鳴叫聲打破了院子里的一絲寂寞,在我們還沒來得及完成對生命演繹的全部過程,風,似乎比季節還要早到,千梳萬飄中,給走在途中的我們增添了一抹多彩的經典。踏在風的路口,注定就是承載雙肩留下的流年,只能在每個寂寞的日子將心情沉淀,我們無法留下過往的歡笑,也無法拾起從指縫中散去的光陰,總之,一切終究還是隨風消散在塵土中,遠去!其實,流轉在季節的變化中,見證了太多的石油人迎風斗雪戰雨的勞動場景,無所謂是笑聲,還是眼淚,背后的冷暖只是擱淺在夢里,這就是別樣的石油人生。即便他們在你的眼里是怎么的平凡,甚至是微不足道,他們留下的卻是曠世經典,創造下的是盤古開天劈地般的奇跡。